搬出深山 奔向新生活

【查看原圖】
刀富春做了一大桌菜。人民網 程浩 攝
刀富春做了一大桌菜。人民網 程浩 攝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20年08月13日08:29

車行雲南省寧洱縣,滿眼是山。轉過一彎又一彎,來到磨黑鎮星光村委會安樂村民小組。和想象中的大山深處完全兩個樣:錯落有致的小洋樓、干淨的水泥路、環繞村子的芬芳綠植……

來到白正榮家的農家樂,妻子正弄著拿手菜,全家去年純收入十幾萬,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頭。

好日子咋來的?得從5年前說起。

“我姑娘才不想回‘原始社會’!”

5年前,和村裡其他41戶一樣,白正榮住在離現在村子1公裡左右的山上,那裡坡度大,是地質災害隱患點,房子是土木結構,路也沒硬化,庄稼一年到頭換不了幾個錢……

白正榮記得,有個小伙子帶准岳母回家,“我姑娘才不想回‘原始社會’!”說著拽著姑娘就走。

頭腦活絡的人也想過辦法,可受制於自然條件,山貨出不去,產業起不來。靠山難吃山。“真是窮怕了,苦怕了!”白正榮感嘆。

2014年10月7日,上百公裡外的景谷縣發生6.6級地震,安樂村震感明顯。之后,村子被納入地震恢復重建和易地扶貧搬遷項目。

時間緊,任務重。項目對時間、進度、質量等方面要求高,可偏偏勞動力不足、建房材料緊缺。

啃下硬骨頭,關鍵還得靠黨員。鎮、村黨員志願服務隊按包保方案多方協調,放棄周末、節假日,一股腦忙在恢復重建現場,幫著村民搬磚頭、抬椽子、拌砂灰。

黨群齊心,其利斷金,2016年春節前,安樂村42戶村民遷入新居。

辦了農家樂 不少村民跟著“沾光”

下了山,干什麼?

磨黑鎮地方不大,人口不多,卻有4個響當當的名頭:滇南鹽都、麗人故裡、茶馬古鎮、革命老區。還有,這裡交通區位優越,元磨高速公路橫穿境內。

“村裡離鎮上隻有1公裡不到,要不結合特色旅游小鎮打造和磨黑的飲食文化,辦農家樂?”主意一出,黨員干部開始一家家磨嘴皮子。

一些人心動了,白正榮是其一。2017年,他家辦起農家樂,妻子刀富春先前在飯店打工,拿手菜不少,特別是百香果煮魚、香芋卷,客人上門必點。

幾年發展,白正榮家農家樂生意越來越好,工作日每天三四桌,周末節假日十來桌很正常。大致算一下,他家每月純收入一萬多,一年下來十幾萬很輕鬆。

白正榮也在摸索,咋留得住客人?他在屋后租了一畝地,養了200多隻雞,不賣,專供自家農家樂。就這量還不夠,“去年一年就宰了1000多隻。”

這些年,小小的安樂村開起6家農家樂,生意一家賽一家。農家樂需要新鮮的蔬菜和肉,帶動了村裡的蔬菜種植和禽畜養殖,不少村民跟著“沾光”,去年村小組人均純收入超萬元。

村民們開始謀劃未來發展

沾不上農家樂光的村民也不愁,通過發展烤煙、釀酒等產業,他們的日子翻了身。

袁樹林是村裡兩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之一,家裡15畝烤煙,僅這一項年收入就達到六七萬元。2016年,他家脫貧出列。

袁樹林很知足:房子是新房﹔妻子身體不好,看病能報90%左右﹔3個孫輩都在上學,從2015年起先后獲得各類補助達15000元左右……

“戶戶有營生”落到了實處,村裡人的觀念也在改變。拿環境衛生來說,以前村民各顧各家,現在村裡每月定期清掃馬路,一家出一個人,積極性很高。有些實在當天沒時間的,也會在其他事兒上補上。

不止安樂村,近些年,寧洱縣按照“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的路徑,發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340戶1203人,其中建檔立卡搬遷戶331戶1167人。

搬出大山只是第一步,能不能穩得住、能脫貧、可致富?這是對易地扶貧搬遷的考驗。當地用心關愛、用情幫扶,實現了易地搬遷群眾生活有家園、就業有門路、生存有保障。

在安樂村,村民們不再為吃穿發愁,而是開始謀劃未來的發展。大家提出新期盼:“盤活山裡的承包地、林地、宅基地,‘長’出更多新錢袋。”“城裡機會不少,希望推薦一些更穩當、收入高的工作。”……(程浩)

分享到: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