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好產業 過好日子

【查看原圖】
郭俊權正與牛“互動”。供圖
郭俊權正與牛“互動”。供圖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20年08月13日08:56

人民網寧洱8月13日電 (程浩)54歲的郭忠明背著手,在有六七個籃球場大的牛棚裡轉悠,一頭頭膘肥體壯的牛兒“哞哞”地叫著,著急想吃“飯”。

這位先前在地頭捯飭庄稼,一年掙不了幾個錢的庄稼人,這兩年成了老板,好日子追著他來。

得虧他有個有頭腦的兒子和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郭忠明的兒子叫郭俊權,早些年在外打工,雖能掙些錢,可“千日打柴一日燒”,一年到頭沒多少結余。一次機會,他了解到肉牛養殖前景好,便回到家鄉——雲南省寧洱縣磨黑鎮團結村發展肉牛養殖。

郭俊權回鄉創業不是腦子發熱,按照“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的產業布局,寧洱縣將肉牛產業作為一項重要產業來扶持,在資金、政策方面有一系列扶持措施。

借著東風,郭俊權2018年回到家鄉,投資70余萬元,僅用3個月時間,就建成了佔地2700多平方米,集鍘草機、打包機、堆糞池、貨運車輛等設備設施齊全的肉牛養殖基地,可同時養殖300余頭肉牛。養殖基地還有個很正氣的名字——國俊家庭農場。

2019年,磨黑鎮黨委政府向上爭取到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資金150萬元,讓郭俊權堅定了養牛的決心。

起初,由於缺乏經驗、喂養不當,郭俊權遇到不少問題。牛時不時發燒感冒、厭食拉稀,他急得團團轉,不得不深更半夜去敲獸醫家的門。為此,他爭著參加各級組織的養殖培訓,還買書學習、向人請教。經過積累,不僅弄清了牛的生活習性,還學會了給牛看病。

兩年發展,郭俊權最多時養牛160多頭,2019年售出1000多頭,毛收入600多萬元。在他帶動下,附近的養牛戶時常到他那兒“取經”,現在他養殖出來的肉牛供不應求,大多調運銷往玉溪、昆明等地。

如今,郭俊權已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肉牛養殖也成為了他生活的重心。走進牛棚,槽頭拴著大小百余頭牛,個個身體健壯、毛色光亮。

郭忠明為好日子奮斗的事兒在寧洱不少。近些年,當地按創新實施了“四個一到戶”機制,即讓每戶農戶擁有人均1畝中長期產業、人均1畝短平快產業、戶均1個新型經營主體利益聯結、戶均1個勞動力輸出或1項技能培訓,實現農村群眾長期穩定增收。

縣扶貧辦主任楊繼華介紹,2014年以來,當地累積投入產業扶貧資金3.37億元,目前基本做到了全縣農村家家戶戶短期、中期和長期三種產業交錯相間全覆蓋,實現短期脫貧、中期致富、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郭忠明跟著兒子過上了好日子,談到未來,他打算再購進一些牛,培育優良的牛種,把養殖事業做大、做強。

分享到: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