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富源:革命老區換新顏(圖)

【查看原圖】
供圖
供圖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20年08月04日16:46

干淨的河道,整潔的村庄,翠綠的青山……一幅幅河暢、村淨、景美的生態畫卷在革命老區雲南省富源縣十八連山鎮徐徐展開。

地處雲貴兩省三縣(富源、羅平、興義)結合部的十八連山,是解放戰爭時期富源縣的三大游擊區之一,也是富源縣的前身平彝縣人民解放委員會的誕生地。十八連山既是革命老區也是貧困山區,這裡的大多數村庄交通閉塞,基礎設施建設長期滯后,多年來村庄臟、亂、差的問題一直沒有明顯改善。

近年來,該鎮以“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為重點,集中全鎮人力、財力、智力,全方位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大整治,村庄環境持續好轉,群眾生活質量持續提升,老區面貌煥然一新。

打牢基礎補短板

十八連山鎮是一個有著17個村(居)委會181個自然村263個村(居)民小組,戶籍人口77011人的山區大鎮,要徹底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污染問題,絕非易事。

2018年,該鎮結合集鎮綜合管網建設,投資150萬元修建了連山南路兩條共1500米的排污溝渠。投資460萬元採購垃圾箱體460個、洒水車2輛、壓縮式垃圾車1輛、勾臂垃圾車26輛,在全鎮科學布局使用,徹底解決了集鎮道路排水不暢、村庄垃圾亂堆亂放、河道堵塞等問題。

“自從在村裡配備了垃圾箱,垃圾有了固定的去處,村裡比以前干淨了很多。”德厚社區黨總支書記宋友貴談起村裡環境變化時說。

為了讓垃圾清運設備常態化運行,該鎮17個村(居)委會結合實際制定了《垃圾清運實施方案》,在垃圾清運費收繳、管護人員、清運時間等方面有了明確的規定。自然村根據村庄特色制定了村規民約、保潔制度,用制度保障垃圾清掃、清運以及環境維護常態化開展。通過黨員會、村民代表會、群眾會,聽取廣大群眾意見,逐步完善健全“保潔、清運制度”“收費制度”“評比制度”等運行管理機制。村組堅持按月評選十佳、十差農戶,一佳、一差社及清潔戶、較清潔戶和不清潔戶的農村環境衛生“月評獎勵”制度,評選結果張貼公示到村,廣播通報,通過“愛心超市”對十佳、清潔戶和較清潔戶給予積分兌換生活日用品。

除了制定村規民約讓群眾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提升,在全鎮中小學開展了“致父母的一封信”小手拉大手活動,以子女的口吻把愛護環境衛生的重要性傳達給家長,帶動家長自覺愛護環境衛生。

針對村內村外道路沒有硬化,環境提升難度大的問題,幾年來該鎮累計投資1.06億元,建設農村公路66條113.33公裡,硬化村內道路20.4211萬平方米,實現行政村100%通硬化路,自然村村內道路硬化全覆蓋。

“村裡隻有20多戶人家,道路沒有硬化前,在泥巴上清掃,怎麼掃都不干淨,大家也不積極。現在村內村外都通了水泥路,大家積極性很高,村子每天都很干淨。”茂鐸村委會半坡村組長楊樹昌深有感觸地說道。

創新管理助提升

“以前打掃村子,都是集體打掃,耗時耗力,后來村裡把要清掃的路面平均分配到每家,現在打掃容易多了。”卡錫村民肖植奎說。

為了壓實環境整治責任,實現“戶戶有責,人人參與”的目標,該鎮創新設立了17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網格管理實施小組,對全鎮道路及人居區域實行網格化管理,使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任務更細化、責任更壓實、發力更精准、治理更有效。

在人流、車流較為集中的集鎮,劃分單位責任區,由單位、站所領導干部進行集中清掃和平時管理維護﹔在村(居)委會,將轄區內道路劃分到村(組),由各村(組)負責維護平時衛生環境及清理路邊雜物﹔在村(組),將村內村外道路以及村民房前屋后平均劃分到戶,由村民負責平時衛生打掃和管護。通過三級責任劃分的“網格化”管理,對全鎮所有區域人居環境提升做到了全覆蓋。同時,成立鎮、村、組三級督察組,監督全鎮人居環境提升各項措施落細落小落到實處。

對於人居環境提升難度大、工作強度大的村子,駐村工作隊通過庭院會、群眾會、政策宣講會時刻提醒群眾,提升環保意識。由村組長、村民代表及有威望的知名人士為網格員,具體包保到戶,負責所承包農戶按照“村規民約”“保潔制度”“門前三包”“五淨一規范”等制度宣傳發動農戶抓好人居環境工作。

同時,挖掘各村在人居環境整治各項工作中做得好的事跡,通過大喇叭進行宣傳,通過村級“愛心超市”給予實物獎勵,激勵引導廣大農戶自覺參與到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來。

曝光追責促落實

“某某村因為河裡有垃圾又被通報了。”隨著被曝光的村子越來越多,衛生環境曝光台成了農戶茶余房后的熱點話題。

2017年以來,縣內媒體平台曝光縣內街道、村庄的臟亂差問題得到了群眾的支持,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進來,用手機監督人居環境政策落實、問題整改情況,監督身邊群眾自覺愛護環境衛生。到目前,該鎮已曝光217個問題,被曝光村(社區)以及村(組)在鎮人居辦的配合下已經全部整改,並實時接收群眾監督。

同時,為了縱深推進環境提升工作,該縣、鎮主要領導親自過問、親自帶領分管領導、職能部門、村組干部常態化進村入戶開展村容村貌整治、污水排放、廁所革命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強化執紀問責,建立健全了鎮、村考核評價監督問責機制,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關工作納入年終責任制綜合考核。鎮紀委定期不定期對各單位、各村居委會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情況進行專項督查檢查,對工作不力、拖沓的單位、村委會啟動問責機制。

經過幾年的大力整治提升,該鎮補齊了基礎設施薄弱的短板,高效推進了“網格化”管理新舉措,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監督的新格局,革命老區十八連山正以嶄新面貌迎接未來,擁抱新時代。(郭燚 鄧成斌 田庚午)               

分享到:
(責編:木勝玉、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