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寧洱:野生菌為山區群眾生活"提香增鮮"

【查看原圖】
供圖
供圖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20年06月25日10:09

隨著雨季的到來,雲南省寧洱縣大量野生菌破土而出,成為人們爭相品嘗的山珍美味。從山林到餐桌,這些野生菌不僅滿足了當地群眾的口福,更成為一件脫貧增收的“法寶”。

在寧洱縣磨黑鎮,優質的生態環境資源,為野生菌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境內可食用野生菌種類多達10余種,包括大紅菌、牛肝菌、青頭菌、雞樅等。

每年6至9月,村民們紛紛上山採摘各種食用野生菌拿到市場上販賣,或是加工成干片外銷。物以稀為貴,在市場上有較好的價格優勢,群眾也能從中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張會芝是磨黑鎮上勝村黨支部書記,2012年,她認識了一位做野生干菌收購的朋友。張會芝琢磨著,上勝村食用野生菌品種全且數量多,但由於地處偏遠,市場信息閉塞,多年來,村民除了自食,最多就是把鮮菇拿到集鎮市場售賣,收益並不樂觀。

經過一番市場了解后,張會芝投資7千元自建了野生菌烤房,向農戶收購野生食用菌進行干片加工賣給外商。那一年,張會芝以每公斤400元的價格出售食用菌干片,淨賺5萬余元。

如今,在張會芝的帶動下,全村105戶常住戶中有37戶人家建起了烤房,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5戶,自摘自加工,都做起了“野生菌經紀人”,每戶年收入在1萬至3萬元不等。

磨黑鎮旅游資源豐富,同時也是周邊有名的“美食小鎮”,當地飯店、農家樂多達100余家。野生食用菌屬節令食物,不僅營養豐富、味道更是絕美,每年這季推出的野生菌宴,成為磨黑美食的噱頭之一,吸引不少游客。

在廚師精湛的廚藝下,無論煮、炒、煎、拌,都能將其精髓發揮得“淋漓盡致”,鮮、香、甜、脆讓人欲罷不能,讓商家賺個盆滿缽滿。(任靈)

分享到: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