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掘進鐵路隧道”大瑞鐵路大柱山隧道正洞貫通

【查看原圖】
貫通儀式 供圖
貫通儀式 供圖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20年04月28日16:50

人民網保山4月28日電 “貫通了!貫通了!”在8849米深處,經過12個春秋的艱苦奮戰,從隧道進出口兩端對向掘進的兩支鐵路建設隊伍終於會師, 4月28日,雲南大(理)瑞(麗)鐵路全線最高風險隧道大柱山隧道迎來全隧貫通,標志著大瑞鐵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大柱山隧道穿越橫斷山脈南段,涉及6條斷裂帶、3條褶皺構造、5處岩溶發育及放射性區域、低高溫帶等,地質極其復雜,施工難度極大。大瑞鐵路是穿越橫斷山脈的第一條鐵路,大柱山隧道位於大瑞鐵路大理至保山段保山市境內,全長14484米,穿越瀾滄江深大斷裂與保山褶皺帶交界處,穿過含斷層破碎帶、侵入體蝕變帶、岩溶等不良地質和重大風險,被稱為是“最難掘進鐵路隧道”。

隧道挖掘面出現涌水、突泥,是施工人員最擔心的情況。而大柱山隧道是在“豆腐渣”裡鑽洞,這讓最讓擔心的情況卻成了施工常態。施工人員與突如其來的涌水、泥漿頻繁作戰,是12年來的家常便飯。2009年8月,隧道掘進至最為艱難的燕子窩斷層核心地段,156米的距離,整整打了26個月,平均每天僅能掘進約20厘米。

隧道開工以來,建設者穿越6條地質斷裂帶,為排出單日最高22萬立方米的涌水,先后建設7座抽水站,56台大水泵接力,這樣的單日涌水量,足足可以蓄滿88個長50米的標准游泳池。除了“水深”,還有“火熱”。隧道內高地溫段長期溫度達40℃左右、濕度85%以上,施工單位長年往隧道施工挖掘面運送冰塊降溫,每天每個挖掘面需要12噸冰塊,施工人員每3小時就要輪換一次,每掘進一米,都要耗費施工人員的大量心血,面臨生命的危險。“水深”和“火熱”,僅僅是眾多難題中的兩個。隧道最大埋深為995米,洞內縱坡設計為“人”字坡,最大縱坡23.5‰,特別是要穿越1270米含有瓦斯氣體的煤系地層,簡直是在與生命進行挑戰。 與其他長大隧道不同的是,大柱山隧道施工隻能從進出口獨頭掘進,無豎井、斜井等輔助施工條件,最大獨頭掘進長度達8.3公裡。

為解決隧道進出口獨頭掘進帶來施工棄碴、通風、排水難題,施工人員在正洞左側30米處,平行建設長14190米的平導,平導還將在運營后作為防災疏散救援的通道。

大柱山隧道掘進到最后一兩百米還發生了兩次小塌方,因當時的圍岩是輝綠岩,自穩性非常差,遇水就變成泥狀。4月份以來,建設單位快速有序組織復工復產,施工單位1500多人晝夜奮戰,按下施工“快進鍵”,才實現全隧按計劃順利貫通。

雲桂鐵路(滬昆客專)雲南公司大瑞鐵路指揮部副指揮長曾勁介紹說,截至目前,大瑞鐵路全線44座隧道已經貫通了29座﹔大理至保山段,路基工程已經完成90%,橋梁工程已完成84%﹔保山至瑞麗段,路基工程已經完成81%,橋梁工程已經完成75%,復工復產以來,全線橋梁路基隧道工程已完成計劃的105%。

當天上午,在隧道出口端舉行的貫通儀式上,保山市政府副秘書長李偉表示,保山市將繼續積極支持配合好鐵路方面加快大瑞鐵路工程進度,確保大理至保山段2021年、保山至瑞麗段2023年建成通車。

據了解,大瑞鐵路全長約330公裡,東起雲南省大理市,西至中緬邊境瑞麗市,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完善路網布局和西部開發重要項目之一。鐵路自大理沿西洱河右岸而下,跨漾濞江、銀江、瀾滄江,穿大柱山后至保山市,再經怒江、高黎貢山,終到瑞麗。建成通車后,大理至瑞麗的旅行時間將由現在約7個小時縮短至約3個小時,這對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升雲南對外開放水平,推動我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交流合作具有深遠意義。(木勝玉、張國君)

分享到:
(責編:徐前、朱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