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寧洱困鹿山:遺落在深山的皇家古茶園

【查看原圖】
普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寧洱縣委書記羅景鋒(左二)到困鹿山調研困鹿山普洱茶基因庫主題公園項目建設。(供圖)
普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寧洱縣委書記羅景鋒(左二)到困鹿山調研困鹿山普洱茶基因庫主題公園項目建設。(供圖)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20年04月05日08:35

隨著普洱茶和普洱茶文化開發與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普洱茶的要求越來越高。普洱茶江湖中出現了山頭標簽越演越烈的現象,茶源“血統”“國字號”招牌漸漸成為茶友定義一款茶品好壞的基本條件。

近年來,好茶源總與“皇家”“貢茶”“古茶”等詞語有著解不開的聯系,這讓沉睡多年的古茶園、貢茶園逐步走進人們的視野。提及古茶園,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彝族自治縣寧洱鎮寬宏村的困鹿山皇家古茶園,就是名副其實的“國字號”皇家“血脈”。

據史料記載,清雍正七年(1729)年,雲南總督鄂爾泰在今寧洱縣成立普洱府,在府治建立茶局和貢茶坊,每逢春季新茶開採,就派兵上山監督從採摘到生產的整個過程,並精選當年最好的春芽女兒茶,精制成團條磚和茶膏,僅貢朝廷。雲南產的普洱茶在一夜之間就成了進貢朝廷茶產品中的新寵,困鹿山大片古茶園就成了皇家御用茶園,普通人家根本喝不到此茶,甚至都不知道此地產茶,這或許就是前期困鹿山一直“默默無聞”的原因。

1986年人們在困鹿山發現1939畝半栽培型茶樹群落,曾一度淡出茶界200多年的困鹿山再次走入眾人的視線中。困鹿山因為擁有上萬畝古茶園,且擁有大量樹齡成百上千年的古茶樹,茶樹種類豐富,茶樹多樣性較佳,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混合而存,大、中、小葉中同時存在,對於中國茶葉發展歷史及茶樹種類多樣性研究,具有較佳的科學意義,被稱之為“茶之博物館”。因而,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等權威機構組織的多批專家相繼於2004年、2005年、2006年,對困鹿山茶樹群落進行了三次重點的科學考察,並作出論証:“困鹿山其半栽培型(過渡型)茶樹已超過1000年以上。”這一結論,証明了困鹿山處於茶樹植物的起源中心范圍內。

2008年6月7日,根據這一帶民間制茶技藝(貢茶制作技藝)慣例,收集后整理出的四個普洱茶制茶程序,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對這裡悠久普洱茶文化的肯定,也是對這裡群眾智慧和勞動成果的的肯定。

2011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授予寧洱縣困鹿山貢技茶場、普洱茶制作技藝(貢茶制作技藝)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

2012年,寧洱縣困鹿山皇家古茶園作為雲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申報成功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2013年5月,農業部頒發《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雲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証書。

2013年12月,普洱市人民政府將困鹿山古茶園評為普洱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12月,“寧洱困鹿山貢技茶場”被雲南省工商性質管理局授予雲南省著名商標。

2020年,寧洱縣委、縣人民政府將困鹿山“普洱茶基因庫”主題公園打造納入2020年縣級重點項目建設。

時易世變,時光的車輪不停地滾動。目前的困鹿山古茶園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再次悄然地出現在茶客的杯中。業界素有一句話描述困鹿山:不與冰島爭利,不與班章爭名。茶山如此,山茶亦然,被茶友贊譽困鹿山古樹茶為雲南三大產區內,唯一能夠稱得上“雅”字的茶。(廖翌含)

分享到: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