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积极探索乡村有效治理新路径

2020年05月06日16:45  来源:临沧日报
 
原标题:我市积极探索乡村有效治理新路径

临沧市落实落地落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激发自治主体活力,有力地推动乡村治理,全市乡村呈现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民族团结良好氛围。沧源佤族自治县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凤庆县安石村、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闷乐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19年全市创建国家、省级、市县级文明村镇881个,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67105户。

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强的村庄规划,统筹布局村庄功能。组织2.6万名公职人员按照“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要求,回到成长地或出生地与家乡父老乡亲共同研究村庄的规划,采取实地踏勘村庄,依托山水林田、历史文化资源等方式,把乡愁记忆编入村庄规划文本,把群众的想法、愿景勾勒在规划图上,有效地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各村对本自然村村域规划图(产业、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等)、村庄规划图、规划说明书、规划项目统计表等内容,以召开群众会、村民代表大会的方式,进行举手表决,形成人人遵守、个个监督的公约,有效提高规划执行力。成立县(区)、乡(镇)、村三级规划审查小组,逐级对规划成果进行审查。自然村(村民小组)将村庄规划的文本报建制村初审,建制村报乡(镇)审查,乡(镇)报县(区)审核后由乡(镇)批准实施。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县(区)聘请规划设计单位技术人员,对村庄规划图中的内容,按照统一的图例、图标等要素进行标注,规范表述。所勾勒出的“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图,村民一看就懂、一目了然、图文并茂,破解了规划千篇一律的难题。形成了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有特色、有温度、有感情、可实施的村民自己的规划。目前,全市城市、乡(镇)集镇规划建设范围以外的6511个自然村全部完成规划,让每个村都有了专属的“美丽愿景”,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各村村民按照自己承诺的公约,严格执行规划,做到建房不超标、不违规,主动退让公共场所、道路等公益性建设的区域,使整个村庄道路更加宽敞,活动娱乐有场所,并参与栽花栽果,形成了一批以山为景、以水为魂、以旅为媒、以业为富、以美为荣、小而美、小而干净、小而宜居的美丽村庄。2019年全市15个村入选省级美丽村庄、50个村入选市县级美丽村庄。

以自然村为单位组建“自然村振兴理事会”。采取群众公推直选的办法,把村内说话算数,公平公正,会统筹的人选为理事长,每个理事会由7—11人组成。目前全市共组建“自然村振兴理事会”6604个。各理事会制定了章程,做到以制度管人治村,把理事会建设成村规民约的“执行员”,红白喜事的“监督员”, 社会和谐稳定的“调解员”,兴办公益事业的“议事员”,建设美丽乡村的“领航员”。运用乡村振兴“人的资源、物的资源、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个清单,带领群众自主解决问题,各理事会牵头,组织村民讨论,提出管理村内事务人员名单、按照乡村振兴“五句话”的要求,提出实施的项目、概算投入计划、列出需要上级帮助支持的项目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清单,如需上级支持的项目主要是公益设施和产业建设等,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村内不良风气整治和组织村民打扫环境卫生等达8480个,真正实现了村内事务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建村史室,引导村民弘扬文明新风尚。把“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在群众中深入开展起来,采取群众主体,共商共议,建村民自己的村史室,记录村庄建设历史沿革、群众生产生活和村民历史变迁的真实写照,有声有色,突出事例,建“活”的村史室;丰富内涵,彰显变迁,建“成长”的村史室,让群众在村史室看变化、做对比、话幸福、谈感受。村史室集“陈列、教育、文化”等服务功能于一体,记录着村史沿革、发展变迁、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等,成为了文化传承阵地、教育培训基地、实践活动家园,村民可通过了解村史、名人事迹、民间文化等,有效增加群众对家乡的情感,建设家乡的热情,增强荣誉感、自豪感,激发群众振兴乡村的内生动力。目前已建成1590个,成为乡村旅游一大特色。(刘东祥)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