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雙江持續提升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水平

近年來,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創新載體,精准發力,以多項舉措鞏固提升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成果。
把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作為“一把手”工程,把建章立制貫穿民族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黨的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納入政治考察、內部巡察和政績考核,推動創建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發展。
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和文化旅游“四個一百”工程,2023年實現旅游總收入21億元。打造茶葉主產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帶。圍繞“3815”戰略發展目標,全縣6個鄉(鎮)相關茶葉企業共同參與簽署《雙江自治縣茶葉主產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帶創建框架協議》,通過茶葉主產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帶平台,探索茶企融入發展大局的切入點和發力點,不斷優化企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充分利用民族文化活動搭建平台,組織開展多領域多樣化的民族聯誼活動,不斷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廣度和深度。
充分發揮千信“圈控起義”教育基地和雙江烈士陵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育功能,累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63期8000余人次,筑牢愛國主義、民族團結和國防教育的根基。把每年4月份定為民族團結宣傳月,潑水節定為民族團結宣傳周,以重點打造節慶文化為載體,加強與各民族群眾的溝通聯系,教育和引導各族干部群眾牢固樹立起“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抓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推廣,確保在校少數民族學生100%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目前,全縣普通話普及率達90.3%。同時,補齊就業、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短板,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積極推廣邦丙鄉“布朗哨兵”群防群治隊等鄉村治理實踐經驗,依法保障各族群眾的合法權益和利益。深入推廣“六個共同”社會管理模式運用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形成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民族團結機制。扎實開展民語譯播進媒體、民聲宣講進百村、民族歌舞進千寨、民族干部進萬家、民族理論進基層、民情懇談進心窩“六進”活動,各族群眾民族團結意識顯著增強,維護民族團結行動更加自覺。(嚴興勇)
來源:臨滄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