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雙江邦佑村:遠近聞名網紅地

近年來,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沙河鄉平掌村邦佑自然村因其小巧雋秀的瀑布群景點,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地。
邦佑村有兩個村民小組,共86戶302人。因交通不便、增收渠道單一等因素制約,幾年前,這個拉祜族、漢族聚居村寨還是沙河鄉最貧困的村寨之一。
2015年,脫貧攻堅的春風吹遍了雙江的村村寨寨。邦佑村也迎來了喜人變化,硬板路通了,新民居建起來了,烤煙等產業也發展起來了。
一條路,聯通了山裡山外的世界,也讓邦佑村群眾享受到了交通變遷帶來的便利。
邦佑村有300多畝藤條古茶園,是沙河鄉的主要茶區之一。邦佑一組的村民周紹忠和董金桃夫婦,2012年起開辦了一個小型的茶葉初制所,除了制自家的茶,每年收購本地鮮葉8000多斤,支付茶農鮮葉收購款10萬多元。
邦佑一組的村民張改珍家有4畝多藤條古茶園,鮮葉都是賣給周紹忠家的初制所。一年下來,茶葉收入超過25000元。
董金桃告訴記者,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為他們家從事茶葉初制帶來了極大便利,生意越來越好做了。同時,她還順便把邦佑村的蜂蜜、核桃、野生菌等土特產推銷給外來茶商。
近年來,邦佑村通過開展“三堆變三園”等淨化、美化村庄行動,從美化自家庭院開始,把邦佑建成了鮮花盛開的村庄。同時,為真正把邦佑村獨具特色的“12道瀑布群”“岩蜂崖”等旅游資源盤活用活,鄉、村兩級積極爭取項目資金400多萬元,建起了停車場、步行棧道、戶外燒烤吧等基礎設施,把邦佑建成了“雙江一日旅游圈”裡的鄉村旅游示范點和網紅地。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村“兩委”及駐村工作隊適時抓住一切機會來引導教育邦佑村群眾,帶著村民代表到鄰村參觀學習。邦佑一組的村民董紅田,是個敢想敢干的人。眼看著邦佑村越來越熱鬧,游客越來越多了,參觀學習回來后,她立馬開起了邦佑村的第一家農家樂——“紅田農家院”。
紅火起來的邦佑村,帶來了大量的人流和信息流,也帶來了巨大的消費潛力。邦佑村的土雞、土雞蛋、紅菇、中草藥、山茅野菜,甚至蘭花等土特產不用再運出山了,可以坐地銷售且供不應求。
董紅田說,自從邦佑瀑布群成了網紅地之后,來邦佑看瀑布打卡的游客越來越多,農家樂的生意也隨之好起來,自己隨時會收購村民的土雞、時鮮野菜等土特產﹔來邦佑的游客也會順手買走一些喜歡的特產,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賺到錢了。
2020年,邦佑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4161元。邦佑村的喜人變化,其實還不止這些。最為關鍵的是邦佑人有了想發展、要發展的念頭和勇氣,並積極付諸實踐。邦佑村群眾的振興發展之路,走得越來越順暢。(楊建宇 李偉 陶紅 )
來源:臨滄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