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师宗:高原特色农业种植拓宽群众致富路

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龙庆彝族壮族乡以高原蜜薯种植为核心,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就业、多元产业协同发展,探索出一条“特色种植驱动、多产融合增效”的产业振兴新路子。
村民在田间地头劳作。
仲夏时节,龙庆乡落红甸村的连片蜜薯长势喜人,百余名村民正忙着给绿油油的薯苗除草松土,为各族群众共同致富增添新希望。龙庆乡平均海拔19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为高原蜜薯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引入的“火山一号”“美秀”等红薯品种,以甜度高、口感绵密著称,市场前景广阔。
云南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合作模式,将原本零散的土地集中经营,既保障了规模化种植需求,又让村民获得稳定租金收入。落红甸村监委会主任李信书算了一笔账:“我们今年一期流转了一千亩左右土地,900块一亩,总收益在90万元左右。”
规模化种植带来显著的就业红利,蜜薯种植基地用工高峰期每天需近百人,一个工人日工资为150元并包午餐,长期工月收入可达三四千元。公司采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优先吸纳当地劳动力,并提供种植技术培训。目前基地已形成种植、管护、采收全链条用工需求,季节性用工与固定岗位相结合,既灵活又稳定。
云南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霍明透露:“现在有一百多户农户在基地种植,我们一年支出的人工管理费在150万元左右,我们计划下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地膜覆盖的蜜薯农田。
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龙庆乡精心布局多元产业矩阵。落红甸村与扯寨村委会联动发展人参果500亩,下寨村依托桑树种植500亩延伸蚕桑产业链;山黑、下寨村连片种植万寿菊1243亩,形成“金黄花海”景观经济;朝阳等村深耕中药材产业,当归、三七、重楼、小白芨、薏仁、黄精等道地药材种植规模突破15000亩;扯寨、豆温、山黑、下寨等村瞄准工业大麻特色种植,1000余亩基地实现订单化生产;庄科、阿那黑、黑尔村委会则聚焦热区资源优势,累计发展柠檬、沃柑等特色水果10982.8亩,绘就“四季有果”的产业图景。
据悉,通过“一村一品”差异化发展,师宗县正逐步构建高原特色农业协同发展新格局。蜜薯深加工车间、万寿菊精油提取生产线、蚕丝被加工厂等配套项目相继落地,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贾严、窦盛根、张平利 文/图)
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