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云南楚雄

大山里的“镜头人生”

2024年09月26日11:34 |
小字号

“阿孃(云南方言,指阿姨),表情再自然一点,就当在家和阿叔一起唱调子,别紧张,我们再来一次。”

这位拿着摄像机,指导阿孃阿叔拍摄视频的大哥,名叫周庆福,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前场镇一家百货商店的老板。他不仅彝歌唱得好听,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宣传达人。一家小店、一根拐杖、一把弦子、一台相机,仿佛诉说着周庆福的人生故事。

周庆福在和乡亲们沟通拍摄场景。张晓帆摄

周庆福(左)在和乡亲们沟通拍摄场景。张晓帆摄

幼年患病,苦难人生依旧顽强拼搏

周庆福的童年比同龄的孩子要不幸得多,14岁那年,他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椎炎晚期。因长时间住院治疗,周庆福不得不早早辍学,也落下了腿脚残疾的病根,只能依靠轮椅活动。

为了给他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看着父母为了自己日夜操劳,周庆福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无奈。然而,生活的苦难并没有让他屈服,反而激发了他的顽强斗志。

经过了四年治疗,周庆福的病情逐渐稳定,他接手了父母的小店,挑起了养家的重担。2005年,周庆福19岁,摄影摄像刚刚兴起,周庆福决定自学电脑、摄影和视频剪辑,为乡邻提供摄影、摄像服务。对于一个腿脚不便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不服输的周庆福开始了艰辛的自学之旅。他一边经营小店,一边通过闲暇时间学习。不能参加培训机构,他就只能靠看书自学,从基础知识到技巧,靠着东拼西凑的实践,一步一步慢慢摸索着。短短一年时间,在这个相对闭塞的小山村里,周庆福从一个只会开关机的“小白”,成了一名可以拍摄视频并独立剪辑的达人。周庆福的创业之路也就此开启。

创业艰辛,生活落魄依旧初心不改

创业早期,因为腿脚不便,小店也需要经营,周庆福请工人来帮忙拍摄,自己则专注后期制作和剪辑。过了不久周庆福发现,在聘请工人后,经营的压力倍增,且未经过系统性学习的工人的拍摄质量参差不齐。

为了节省请工成本,周庆福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希望能尽快恢复身体机能,经过一年努力,原先只能靠轮椅行动的周庆福竟然可以拄拐行走了。

凭借着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技能,周庆福逐渐赢得了客户的好评,找他拍摄的客户越来越多,客户群体从小村子到乡镇、到姚安县,随之扩展到了周边县城。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周庆福终于攒足了创业资本。他决定在姚安县城开一家影楼,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然而,2017年的摄影市场已经逐渐饱和,加之随着旅拍业务的扩展,高强度的户外拍摄对周庆福的身体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此后,周庆福的影楼维持不到一年就停业了,所有的投入打了水漂,还欠下了一笔债务。

影楼停业的这一年里,周庆福的生活陷入了低谷,全家人的生计全然依仗百货商店得以维持,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然而,命运的考验并没有结束,就在他陷入困境时,他又被检查出急性白血病。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周庆福和他的家人陷入了绝望。

周庆福的父亲拿出了所有积蓄,可是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来讲还远远不够。当地烟草部门知道了周庆福的遭遇后,时常到他家的小店给予帮助,还有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也纷纷伸出援手。在历经8次化疗后,周庆福再次挺了过来。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他重新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他决定要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来回报那些在他深陷病痛时帮助过自己的人。

感恩前行,葆有对生活的热爱

姚安被誉为“梅葛之乡”,这里的彝族文化绚丽且多彩,奔放且热情。不仅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更有热情的歌舞、古老的文字、神秘的习俗。

心怀感恩的周庆福暗下决心,乡亲们能歌善舞,要带这些从未走出大山的乡亲们看看外面的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歌舞,了解彝族文化。

长时间开店,周庆福与来往乡亲早已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并且熟知每个人的专长,所以他充分利用开店所拓展的人脉,开始组织彝舞团队,邀请当地的彝族年轻人加入。他们一起排练传统彝族舞蹈,学习彝族的音乐和文化。周庆福亲自担任导演和剪辑师,为团队拍摄宣传视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文化。

周庆福还受邀带领彝舞团队到一些乡镇、县市走访演出,通过这些走出去的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梅葛文化。

除了组织彝舞团队,周庆福还组建了老年旅行团。“这些老人可能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姚安城,我想带他们走出大山,去看看更远的地方。”周庆福说。

“我一辈子都在大山里,从来没出去过,是阿福带我去了好多地方,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阿福说以后还要带我们去北京看天安门,这辈子知足了。”隔壁的梁绪太老人激动地说。

如今,周庆福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小店,依然用镜头续写大山里的精彩,带着一批批的老人走出大山。那份对生活的坚持从未改变,未来的路或许还会有波折,但他会带着这份坚持与热爱,继续向前。(张晓帆)

来源:楚雄州烟草专卖局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