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洪:“候鸟”人才服务区域发展
近年来,到云南西双版纳过冬旅居、疗养的人群逐年增加,其中不乏一些高学历、高技能、高层次人才。西双版纳州景洪市通过强服务、搭平台、优环境,充分盘活“候鸟”人才资源,大力集聚“候鸟”人才,引导“候鸟”人才发挥作用,推进“候鸟”人才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
建机制,筑牢服务根基
景洪市委组织部深入城区5街道12个“候鸟”集聚社区调研,研究制定《景洪市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环境若干措施(试行)》,引导人才主管部门结合行业实际制定相关准入条件,为符合条件“候鸟”人才提供安居保障、便捷交通出行、减免景区门票等6项优惠服务。
在景洪市人才党群服务中心成立景洪市“候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为“候鸟”人才搭建集服务咨询、建言献策、文体展示、集中展才等功能“一站式”交流服务平台。
摸底数,提升服务效能
景洪市委组织部多平台发布《致广大“候鸟”人才的一封信》,邀请广大“候鸟”人才填写《景洪市“候鸟”人才信息登记表》。建立“候鸟”人才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对旅居景洪的“候鸟”人才实行动态登记,准确掌握有服务意愿的“候鸟”人才信息。以泼水节、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契机,开设人才政策咨询专区,在景区、机场、火车站广告大屏投放景洪市“候鸟”人才工作宣传标语,在酒店、大巴和旅游景区放置政策宣传册2000余册,做好“候鸟”人才工作推介,同步征集“候鸟”人才信息。
景洪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对接联络和信息核实工作,将有意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纳入“候鸟”人才库管理,现在库人才200余人,其中获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农业先进个人等国家级人才荣誉(表彰)10人,“兴滇英才”、省级名师等省级人才荣誉(表彰)10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教师20人,成功组建了一支“假日型”“契约型”的“候鸟”人才队伍。
畅渠道,强化供需对接
围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目标,该市将“候鸟”人才信息数据分行业、分领域进行专项分析,分层次、分类别进行整合管理,分类向行业主管部门推送,向自然资源局推送城市规划专家10人,向商务局推送物流管理专业研究生1人。
聚焦景洪七大重点产业和社会民生领域发展的薄弱环节,结合实际组织“候鸟”人才与行业主管部门座谈交流,邀请“候鸟”专家建言献策,现已开展卫健、能源项目、乡村振兴等领域人才座谈7期。邀请“候鸟”专家工作团队在景洪建设人才合作站,今年上半年,新增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2家,医疗专家工作站4家,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助推澳洲坚果、橡胶、小糯玉米等特色产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帮带培养。
优生态,共建“候鸟”家园
景洪市充分发挥“候鸟”人才的主观能动作用,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候鸟“人才生态圈”。
曼弄枫街道“候鸟”群体自发成立了7支舞蹈队、6支乐队,人数达184人;嘎栋街道聘用了3名“候鸟”人才作为社区干部,万景社区针对“候鸟”群体需求,成立舞蹈社、太极社、象棋社等10个“候鸟”社团,目前队伍共计931人。组织“候鸟”人才开展2批“和美社区”共建旅游团美丽乡村游活动,分别到勐罕镇、勐龙镇了解民族文化,进行文艺节目交流联演。(王乙淇)
来源:景洪市委组织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