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云南楚雄

金沙江畔金马村:乡村振兴谱新篇章

2024年08月30日08:42 |
小字号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在金沙江畔,金马村在晨光中渐渐苏醒。晨雾轻拂江面,如同细腻的轻纱,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柔美。

远处的山峦在晨光中若隐若现,勾勒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随着太阳逐渐升高,江面的雾气缓缓散去,金沙江露出了它那翡翠般碧绿的水面,阳光下波光粼粼,宛如一条流动的黄金带子,穿山越岭,生机勃勃。

金马村,这个坐落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江边乡北面的村小组,因金沙江而兴盛,因金沙江而变迁。近年来,随着跨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丰富以及大学生返乡建设的热潮,金马村正逐步走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金马村群众活动广场。念吉娇摄

金马村群众活动广场。念吉娇摄

天堑变通途,幸福连两岸

金沙江从青藏高原奔腾南下蜿蜒穿行于川滇边界的崇山峻岭之间,也因其水流湍急,地势陡峭成为了江两岸人民心中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2020年以前,江两岸村民主要依赖渡船往来,船每天只有几趟,赶不上就得等下一趟,要么就只能等第二天。交通极为不便,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

2020年5月,龙街渡大桥建成通车。龙街渡大桥总长671米、宽9.5米,大桥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改善了江两岸的交通状况,减少了通行时间,提高了物流效率。“龙街渡跨江大桥通车了,太好了,我们不用因为赶不着船而回不了家了。”金马村村民罗绍昌说。

金马村村民过去出行除了山路不好走外,横跨的金沙江阻断了村民们出行的道路。有亲朋好友来,或是到亲朋好友家去,“赶船”一词成了金马村村民的常用语。大桥通车了,金马村的村民们都非常高兴。

对于金马村、沙沟箐村等附近的村民来说,大桥的通车极大地改善了农产品的运输条件,使得新鲜果蔬、特色农副产品能够更快捷地运送到市场,大大打开了销售渠道。大桥的建成也使得孩子们上学更加安全便捷,村民们就医更加方便,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整体福祉。

持续稳定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在金马村,有一位名叫罗绍华的村民,他种了30年烤烟。“现在技术发展太快了。三十年前我就种烤烟了,以前自己建的土烤房连个温度计都没有,什么时候转火升温完全凭经验,还要一天到晚守着。现在我们村建了电烤房,还有烘烤主管指导我们提前设置好烘烤曲线,用起来省心省力。”电烤房的温度和湿度可调,能够保证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不会受到高温或过湿的损害。

罗绍华是去年金马村电烤房第一批受益的农户之一,他说:“去年我的27亩烤烟用电烤房烤,不用费多少心就烤出来了,今年很多人都想用这个电烤房。”2023年整个盐水井村委会58户烟叶种植户实现396万元烤烟交售收入,户均烤烟交售收入达到6.8万元。

结合村里的气候和土壤特点,金马村试种水果花生获得了成功,逐年扩大了种植规模。2023年水果花生种植面积达到近400亩,每亩产量在350公斤左右,每公斤新鲜花生可以卖10元,为全村村民增收近140万元。

水果花生一经上市就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通过便捷的物流,销售到了楚雄、昆明、成都等地。小小花生成为了金马村人民鼓起“钱袋子”的法宝。

“没想到这水果花生比我们本地的小花生销路好,一上市就热销,去年我种了十来亩,还是全村水果花生的收购商,今年种的人就更多了,水果花生成了金马村的致富产业了。”金马村村民李文兵说,“水果花生能发展起来,要感谢江边乡党委政府和挂包单位,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金马村又多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正当时

2023年,随着元谋县委县政府对各单位挂包关系的调整,元谋县烟草专卖局开始挂包江边乡盐水井村委会。在江边乡党委政府、元谋县烟草专卖局以及盐水井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金马村正经历一场从传统农村向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华丽蜕变。

金马村村民李江说:“2023年烟草部门挂包我们村,帮我们硬化了这片活动区,砌了石凳石桌。现在我们卖玉米、花生、菌子都拿来这里交易。外面的水果老板拉水果进来也在这里摆摊。孩子、老人也经常来这里休息、下棋。”

昔日尘土飞扬的公共空地,如今已变成了集休息、健身、做生意为一体的村民日常活动中心。

夜幕降临,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悄然亮起,为归家的村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罗绍用说:“以前没有路灯,晚上出去串个门也要拿手电筒。现在有路灯了,感觉整个村子都亮堂堂的。”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在一个个夜晚守护着金马村,也改变了村民的夜间生活习惯。农闲的时候,大家喜欢晚饭后出来散散步、吹吹风,不再局限于自家的小院子。

通过科学地规划和资金的精准投入,金马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这不仅是对金马村的一次改造升级,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次生动实践。(念吉娇)

来源:楚雄州烟草专卖局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