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中国大理·乡村振兴进行时

千年古道连边寨 走出乡村振兴路

2024年02月23日11:06 |
小字号

多年前,这里山路崎岖颠簸,村民为核桃和生猪的销路发愁。如今,这里古道苍松傲然挺立,古核桃树亭亭如盖。短短几年,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龙街镇普渡村十字口村民小组从一个仅有31户人家的闭塞村庄发展为集生态、休闲、度假、养生、美食于一体的乡村精品旅游景区。

路是致富之始

十字口村,因山顶有两条蹊径相汇形成十字路口而得名,是“南方丝绸之路”博南古道遗址的一个交叉路口。

20世纪90年代以前,十字口村的交通通道仅为一条供马帮通行的窄道,百十匹马驮着棉花、盐、茶叶等物资,从单行的马道走向远方。

20世纪90年代末,马帮运输逐渐被现代交通方式所取代。彼时的十字口村,新的交通基础设施尚未到达,村里的核桃、玉米等农作物很难卖出去。村里的孩子去上学,也需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因此,村民们达成了修路的共识,一家分配几十米的路段,用刀砍、用锄挖、用脚踩出一条土路。路是通了,可一到下雨天便泥泞不堪,三天两头塌方。

路不通则无流动,无流动则民不富。2018年以来,当地政府全面推进十字口村的道路硬化、改建工作。如今的十字口村,路随山势起伏回旋,蜿蜒的水泥路像一条系在大山上的丝带,十字口村就在丝带的尽头。

十字口村组道路。赵正国摄

十字口村组道路。赵正国摄

硬化路建成通车后,十字口村迎来了曙光。村民外出上学、经商、采购更便利了,核桃、玉米、生猪等农产品也能物畅其流。“以前养了猪很难卖出去,现在车直接到家门口来拉。”村民常洲想起2022年养猪挣了10万多元,开心地笑出声来。

乡村因路而兴。这条路,不仅让村民们因路而富,也让掩藏在田间地头的千年古核桃树,随着路的开通被拂去“尘封”,带着乡村旅游的种子延续开来。

水是绿美之源

太阳当空,十字口村景区游客中心前的桃园湖波光粼粼。伴随着欢快的笑声和潺潺的流水声,村里几个小孩在湖边追赶着歇脚的蜻蜓。水顺着山涧流过烤烟地,浸润着核桃树,孕育出青嫩的草,绿色拥抱着整个十字口村。此般宜人景色,很难想象以前这里是一个饮水难、用水难的村庄。

在没有自来水前,村民每晚都要提着桶在水井旁排队取水。2000年以来,十字口村在政府的帮助下逐步解决了当地的用水问题,接通了自来水,生活用水基本得到满足。但由于季节性缺水和供水不稳定,村民的生产用水依旧没有保障。2021年,龙街镇考察了十字口村附近村寨的水源和水质等方面的条件,决定从17公里外的古富村引水。通过建水坝和蓄水池、铺引水管、配水入户,一举解决了十字口村及沿线13个村民小组的用水问题。

此次水利工程将汩汩清泉送入田间地头,为农田解旱,为庄稼止“渴”,为农民保收。有了水,十字口村村民的种植和养殖规模都扩大了,收入也有了明显增加,村里的旱厕陆续变成了干净的水冲式厕所。

乡村因水而美。如今,十字口村不仅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了有效保障,还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打造了桃园湖、七台叠泉等水文景观。在夏日,村民们有了纳凉的好去处,也吸引了外地的游客前来避暑观光。

树是振兴之机

“真没想到啊,离杭瑞高速公路这么近的地方居然还藏着这么一大片古核桃树林,我们这次普查收获太大了!”彼时,十字口村的村民还没意识到永平县林业和草原局的一次常规普查让十字口村迎来了发展机遇,更没想到这里的美景、美食会被赋予“梦里原乡”的赞誉。

据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核桃研究所的专家考证,十字口村古核桃树群落是目前全国发现的年代最久、最集中、数量最大、造型最美的古核桃树群落。2019年,这88棵点缀村庄的千年古核桃树被挂上了“生命标识”。

十字口千年古核桃树。赵正国摄

十字口千年古核桃树。赵正国摄

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永平县把目光瞄准了十字口村的“四最”古核桃树群和当地的彝族腊罗巴特色文化,萌生了依托全域旅游打造一个乡村精品旅游景区的想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风悄然吹遍十字口村的山乡角落。

景区开发的重要一步,便是根据村民口口相传的故事和树的形态,为每一棵古核桃树赋予名字和寓意。翩然起舞的“树后蚩以武吐”、苍劲挺拔的“树王阿普笃慕”、倒伏而生的“重获新生”等千年古核桃树逐一亮相。从富有经济价值的核桃树到饱含文化底蕴的古核桃文化,这既是十字口村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提升的证明,也是一个村庄渴望长远发展的自我发掘。

随着景区的打造,村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带来的便利,汗水也能浇灌出双倍的果实——村里几户人家开起了农家乐,村民们养殖的原生态果蔬、鸡鸭有了就近销路。

业是增收之本

“我们老百姓一年四季都有事做了,收入也翻倍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现在还能就近务工,既解决了家庭收入的问题,又照顾了家庭。”51岁的刘大姐说,她家的5亩地全部流转给林锋,每年租金三千多元。

54岁的林锋是十字口村人,在当地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鼓励支持下,流转了25亩土地,主要种植玉米、蔬菜、烤烟等农产品,是当地有名的蔬菜、烤烟种植大户,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在烤烟种植过程中,林锋主动向烟技员请教种烟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烟技员的指导下,他从育苗、起垄、移栽、揭膜培土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同时,专卖执法人员不定期地到林锋的生产基地向他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其依法生产经营。

连片山地烟正在进行无人机植保 摄影作者:赵正国

十字口村美景。赵正国摄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用工的需求量变大,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优先吸纳村里6名群众参与务工,这样既能给乡亲们提供就业岗位,又能解决用工问题,他的这一做法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在林锋看来,旅游是乡村的增收手段,农业才是乡村最坚实的托底保障。“通过‘烟菜轮作’的模式,让村民们的收入更多了。秋冬季通过土地流转收取一笔地租,再到蔬菜基地打工获得一笔收入;现在春夏季也不让土地闲置,通过烤烟种植,村民们又可以收取一笔土地流转金,再到烤烟地里打工获得一笔收入,一年下来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林锋笑着说。

如今的十字口村,以路开道、以水为脉、以旅融合、以业兴农,走出了一条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振兴之路。(赵正国、顾有虎)

来源:大理州烟草专卖局

(责编:木胜玉、徐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