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

王家宅:玉溪马帮文化的缩影

2023年11月13日17:37 |
小字号

 王家宅大门为拱形门,上题“泰庐”二字。

王家宅内雕花走廊相连,屋檐下的花鸟雕刻精致、栩栩如生。

王家宅内陈列着以前马帮曾用过的物品。

玉溪历史源远流长,在20世纪玉溪未通公路之前,人们的运输和通商大多通过马帮进行。马帮从玉溪驮着土布、羊毛毡等地方特产出发,沿途卖货。货物卖光返程途中,到普洱就驮茶,途经磨黑就驮盐……在无数次往返和长途跋涉中,玉溪的马帮创造了一段辉煌的贸易史。

红塔区大营街街道的王家宅建于1947年,历经时光的磨砺,这座古朴典雅的老宅在向人们展示其传统建筑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向人们讲述着玉溪马帮的神秘历史。

三合院的王家宅

王家宅位于大营街街道赤马社区广卫村。宅院雕栏玉砌,美轮美奂,是玉溪民国时期民居建筑的典范。2012年,它被红塔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当地政府为发掘地方文化,将王家宅打造成马帮文化展示研究基地。

据了解,王家宅修建于1947年,宅院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坐东向西,为一楼一底砖木建筑。

走近王家宅,其大门为拱形门,由青石砌成,门额上有郭井人郭光文题写的“泰庐”二字。进门可见,大院属合院式住房,但建筑与四合院不同,它是三合院,天井左右各有两个花台,左边的两个花台刻有“八仙过海”浮雕,右边的两个刻有“玉堂春”浮雕。北面楼上、楼下各有两间耳房及两个躲间,楼上前躲间旁建有一个四方形阳台。楼上由雕花走廊相连,屋檐下的花鸟雕刻精致、栩栩如生。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小巧精致。

关于这座宅院为何是三合院的问题,当地人郝子忠说:“听老辈人讲,王家以前做过生意也走过马帮,以前在我们这里算是大户人家,建盖宅院所用木料是从缅甸运过来的。他们在建这所宅院时,原本是要建成四合院的,但在建房时,当地有一户居民不愿意将自家用地转让给王家,经协商无果后,王家便在院子的一侧砌了墙,使四合院缺了一院,变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三合院。”

据记者了解,虽然如今的王家宅乍一看是临路而建,但在旧时,王家宅前还有一条宽两米的巷道,而巷道一侧便是王家的老宅。郝子忠介绍:“王家的老宅由三所房子组成,其中有一所是四合院,另外两所是普通民居。三所房子中有一所是染坊,用于染布。”

至于王家所染布料销往何处及如何销售,记者在相关文献中找不到记载,不过,在王家经营的马帮中却可窥见端倪。

经营玉溪土布发家

王世泰其人在地方文献中少有记述,在王家宅的简介中只有这样简单描述:“王世泰,王家宅创建人,从小勤学不倦,笃行不怠,明礼仪。长大后,弃儒从商,从事布业生意。后来开设染房工厂,并组织马帮运输,将生意做到了整个迤南……”

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王世泰曾从商并经营布业生意,深知玉溪土布受欢迎,是玉溪境外的“抢手货”。或许,当时的王家人正是看准了这个商机,便在自家的宅院中开设染坊,对布匹进行染色,用马帮将布匹和其他玉溪地方特产运往外地销售,将生意做到了滇南的红河、新平、元江等地。

当地人代瑞说:“听我们这里的老一辈人讲,王家以前的布业生意发展得很好,后来又组织了马帮运布、运盐等,生意遍及昆明、曲靖、丽江等地,最远去过西藏,在昆明还有他们家的其他产业。至于马帮及其成员的更多信息我们就不太清楚了。”

行走于王家宅,经修缮后的屋内陈设以图文和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玉溪马帮、马帮商号、客栈、马店等相关内容。其中,不仅有马鞍、马铃等与马帮有关的实物展示,还有关于玉溪马帮的文字介绍。这些翔实的内容不仅让参观者直观地了解到玉溪马帮的历史,更能从马鞍等老物件上感知玉溪马帮的独特文化。

红塔区的马帮路线

其实,在红塔区除王家宅的马帮外,研和、北城等地也有马帮,这些马帮将玉溪的土布等特产销往外地的同时,也把茶叶和盐等物品带进红塔区。

熟识玉溪马帮文化的人都清楚,马帮自北进入红塔区境内后,分两条线路行走。一条是经梅园、马井、马桥、刘总旗、大营街、贾井、研和,向南经洪水塘进入峨山,向西经大栗园、曲陀关等至河西。另一条从皂角营经北城、太极山、州城、高仓、大栗园,然后又向东经曲陀关到河西,向南经洪水塘可到峨山。

而从红塔区境内出发的马帮则会往东北经玉苗、新铺、九道河到江川;向西经甸苴、法冲等地到峨山的甸中;西经黄草坝、水槽、核桃园等地到安宁的八街。这些驿道经不断整修,最宽为一丈二尺,最窄为四尺,多为黄沙土路。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随着玉溪红塔区至昆明、通海、峨山的公路相继修通,曾经活跃在滇中大地的马帮在时代的更迭中逐渐消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如今,玉溪的马帮已经成为过去,但是他们的精神和文化却永远留存了下来。王家宅展示的这些关于马帮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宝贵财富,更是马帮文化的见证,诠释着玉溪人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记者 顾世丹 文/图)

 来源:玉溪日报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