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泸西塘房村:种养结合促增收

顺着杨陶伟手指的方向,喂牛的草料像小山一样堆在仓库角落,拉开覆在上面的塑料薄膜,一股淡淡的酒香味顿时扑鼻而入。“经过发酵的青储饲料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但是要注意密封保存,一旦受潮发霉就不能用来喂牛了。”谈起养牛的事情,杨陶伟立刻来了兴致。
杨陶伟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向阳乡塘房村人,今年32岁,虽然年纪不算大,却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养牛能手。
杨陶伟清理牛厩。陈乐摄
杨陶伟高中毕业后到深圳打过两年工,后来回到家中帮助父亲种植烤烟。他勤恳上进,善于钻研,没多久就熟练掌握了烤烟种植各环节的技术要领,还被当地一家合作社聘为烤烟收购人员,四十多天的收购时间,能拿到近万元的报酬。
相比于父辈,杨陶伟思路更宽、脑子更活。2020年,杨陶伟拿出前些年攒下的积蓄买了10头西门塔尔种牛,踏上了他的养牛之路。
养牛于杨陶伟而言是个全新的领域,一切都得从头学起,按照他的话说是边养边学、边学边养。最初,由于经验不足,牛吃得不少,个头却不见长,杨陶伟心里焦急。
向阳烟叶工作站技术员在下乡服务过程中听杨陶伟说起此事,就建议他可以选择青储饲料大麦来喂养牛,而青储饲料大麦与烤烟进行轮作,不仅能提高土地产值,还能有效降低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率。
杨陶伟采纳了技术员的建议,于当年烤烟采烤结束后,果断在自家40亩地里种上青储饲料大麦。杨陶伟还多方学习青储饲料的加工方法,在次年青储饲料大麦采收之际买了台粉碎机,自己制作养殖饲料。
实践下来,喂食青储饲料的牛确实长得更加健壮。
随着牛的自繁自育,杨陶伟家的牛存栏量越来越多,自家土地种植的青储饲料已经不能满足喂食需求。杨陶伟又以600元每亩的价格从本村村民手中流转了40亩土地用来种植青储饲料大麦,待大麦收割后还给村民继续种植烤烟。此前,村里大部分种植烤烟的土地在烟叶采烤结束后早早进入了冬闲期,杨陶伟此举为乡亲们增添了一份收入。
目前,杨陶伟家的牛存栏量40多头,销路根本不愁,去年卖牛的收入超过了10万元。存栏的牛中母牛数量较多,杨陶伟估摸着,到今年年底存栏量能达到50头以上。“到时候又要多流转些土地,扩大青储饲料大麦的种植规模了。”杨陶伟笑道。(陈乐)
来源: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