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

漫步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牛街镇羊街村,百余亩稻田一片绿意,抽穗的稻株已陆续进入灌浆期。“9月底就能收割,又是一个丰收年!”蹲在稻田边,羊街村村民李勇智喜上眉梢。
位于半山腰的羊街村是一个产粮村,全村70多户村民中,大部分都种植水稻。村子虽小,但水稻种植面积多年来稳定在200亩以上,夏秋两季,听取蛙声一片。
羊街村的百亩水稻种植区。邓楚瑜摄
羊街村村民种水稻的执着,要从曾经的穷日子说起。
早年,羊街村尚无支柱产业,村民的日子过得拧巴。幸得老辈人在村前村后开垦出的数十亩稻田,种出的水稻让村民们吃白米饭的时间多过吃杂粮饭,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羊街村的条件让邻村人羡慕不已。
过上好日子,不仅只是吃饱肚子。
1992年,羊街村在当地烟草部门的帮助下引入烤烟种植,随后短短数年时间,种植烤烟发展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村民们的“钱袋子”愈发殷实,居住的土坯房换成了砖瓦房,再到后来的砖混小楼。
43岁的李勇智是种烟好手,2008年,分家过日子的他从父亲手中接过了种烟的担子,在当地烟叶工作站片区技术员的悉心指导下,凭着自己努力,成长为“技术强、会管理、懂经营”的种烟好手。
“最近两年,全村户均年收入近10万元,到石屏县城买房的村民有20多家。”李勇智说,虽然现在大伙儿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但种水稻这个传统一直没丢,一些在城里买了房的村民,每年插秧和收稻期间都会在村里住上一段时间,生怕耽误农时。
李勇智查看水稻灌浆情况。邓楚瑜摄
李勇智记得分家那年,父亲对他说了一句话:“不要日子好过了就不种稻。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句话,李勇智牢记在心。
此前,受制于灌溉条件,羊街村大部分稻田为“雷响田”,只有降雨量充沛的年份才有好收成,其余时间只能看天吃饭。
2012年,为帮助当地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当地烟草部门在距离羊街村500多米的一处高地上修建了一口容积数万立方米的小坝塘,惠及包括羊街村在内的十余个村小组上千亩耕地,其中就有羊街村村口的稻田种植区。自此,这片稻田成了高产稳产田,每年产出的水稻有40多吨。
今年,李勇智种了2亩水稻,“足够一家人吃一年半。”李勇智说,与他家一墙之隔的吴建明这几年种水稻的面积都在7亩以上,除了留够自家的口粮及送给亲朋好友那部分以外,还要卖出近一吨稻谷,着实让人羡慕。(邓楚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