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

大山深处的“幸福村”

2022年06月07日12:08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从镇里出发,沿着盘山公路翻越大西山来到菖蒲塘村,得行驶三十多分钟。

虽然山高路远,但连绵的群山上,挺拔的云南松长得郁郁葱葱,微风拂过,清新的空气铺天盖地地涌来,深深地大吸一口,清香弥留齿畔。

菖蒲塘村全貌。

翻过山顶,汽车连续拐过几个弯后,一个满是“银装”的村庄映入眼帘。刚从地里盖膜回来的张义明招呼道:“要下雨了,快进屋坐。”进屋落座,张义明的妻子端来几杯热茶,一行人边喝边聊。

菖蒲塘村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西南,全村341户村民,分为8个村民小组,气候、海拔、土壤等自然环境优越。30余年来,当地烟草部门和村委会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村里种植甜柿700多亩、“两青”(青豌豆、青蚕豆)作物近4000亩,烤烟2025亩,农户烤烟收入户均7.3万元。

“这几年水泥路修到了各家各户门口,政府还帮助我们村新建了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去年我家也搬进了新房子,今年再养上几头能繁母猪,多赚点钱,争当乡村振兴示范户。”聊着聊着,张义明的妻子也打开了话匣子。

以前的菖蒲塘村村民主要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另外散种一些玉米等农作物,虽说偶有群众种植青豌豆,但因种植面积小、缺乏管理、产量不高、销路不畅,导致冬季闲田利用率不高,群众收入整体不乐观。近年来,村委会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烟后作物,现在无论是烤烟还是青豌豆普遍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种植,不但产量提高、销路打开,群众的收入也增加了。

“听说,青豌豆的价格又涨了,今年我家计划种植15亩,烟叶采收结束就着种上青豌豆,一亩土地两份收入。”

对比过去单作玉米或烤烟,“烤烟+ 两青蔬菜”轮作的模式不仅能阶段性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延长后季作物的生长季节,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来源。

‘金叶子’‘绿豆子’变成稳稳的‘红票子’,年底买辆小轿车应该不是问题。”说话间张义明偷瞄了一眼正在倒茶的妻子,逗得一行人开心地笑了起来。( 郭积修 文/图)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