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

保山昌宁:传统土陶迎新生

2021年12月23日16:39 | 来源:保山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昌宁:传统土陶迎新生

  日前,随着昌宁县“昌陶·泥匠”第一窑400余件10类器型土陶成品出窑,昌宁传统土陶工艺在20年后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当天一大早,得知传统土陶迎来“新生”的土陶爱好者纷纷来到位于石佛山下山洼边的“昌陶·泥匠”的制陶场地,一起回味昌宁土陶的故事。

  看着新出窑的土陶制品,“昌陶·泥匠”的创办人李忠文开心地说:“终于成功了!虽然还有许多问题,但是这已经让我们很兴奋。我们找到的这些师傅基本都是20多年没有再制作过土陶的老手艺人,现在能重拾手艺他们也很开心。这些不算太好看的产品,让我们看到了昌宁土陶的未来。”

  陶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昌宁出土最早的陶器可追溯到汉代,现存于昌宁县博物馆内,作为储藏器皿用于储藏茶叶等物品。如今一些老年人依然保持着非小罐烤茶不饮的习惯,而小罐就是土陶的一种。

  在昌宁,有许多地方依然保留着与土陶有关的地名,如八甲碗厂、坛罐窑、大田坝黑烂坝碗厂等,都是昌宁历史上主要的土陶制作场所,这些地名里承载着一代代昌宁人的记忆。然而,随着金属、塑料、玻璃制品的广泛应用,土陶用品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昌宁传统手工土陶制陶工艺也被浪潮湮没,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已近20年。

  长期在外地销售昌宁茶的昌宁人李忠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了解到了昌宁土陶,就对这种工艺非常感兴趣,产生了把这种工艺传承下去的冲动。李忠文说:“昌宁‘昌陶’曾经非常兴盛,只是在时代发展中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我觉得作为昌宁人,应该将这种工艺和泥匠精神保存并延续、传承下去。”

  经过一年多寻访,李忠文终于寻到了6名曾长期制陶的匠人,成立了“昌陶·泥匠”,一边回忆一边探索制陶工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终于凭着记忆恢复出缸、盆、罐、壶、杯、碗、盏等器型,并创新出十二生肖等工艺摆件和花艺容器。现在昌陶这项消失多年的工艺不仅得以延续,还开出了“新花”。

  土陶匠人李茂超是右甸坝边八甲碗厂人,年轻时就跟着老师傅学习制陶。在“改行”了20多年后,年近60岁的李茂超和他的手艺一起迎来了新的机遇。“原来以为,我们这个手艺怕是要失传了,现在终于又有了传承的机遇,说实在话我非常开心。”李茂超说,“我们祖祖辈辈就是做陶器的,我在很小的时候也做陶,虽然将近20年没做,但那些基本的工艺还是记得的。现在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我会和大家一起努力,把昌陶工艺传承下去,把这个陶器做好,不让祖辈遗传下来的东西失传。”

  首窑土陶产品开窑当天,李忠文精心挑选出了3套产品,无偿给县、市、省文化和旅游局捐赠各1套,并挑选出了1套产品进行现场拍卖。

  “在很多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昌陶又被重新制作了出来,慢慢地再请这些老匠人带徒弟传手艺,悉心传承,不断创新,让它一直延续下去,将‘昌陶’延续好、传承好、推广好,努力让‘昌陶’走出昌宁、走出云南、走向全世界。”李忠文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吴再忠 施应发)

(责编:木胜玉、徐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