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云南红河

红河屏边:白云乡“指尖苗绣”促民富

2021年12月22日11:02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苗绣,被称为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苗绣色彩绚丽、纹样生动,一针一线里,都记载着苗族人的故事。苗族妇女以银针作笔、彩线为墨,见山绣山、见水绣水,把流传千年的民族故事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过上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是民之所望,也是政之所向。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红河州屏边县白云乡切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483件,其中发展太平村绣娘纺就是其中之一。

太平村委会绣娘们围坐一起绣花、聊天。李伟建摄

白云乡太平村是典型的苗族村落,也是苗绣技艺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地方。2018年,太平村绣娘坊正式成立。绣娘坊共投资了20万元修建,总面积190平方米,其中100平方米为露天交流场,90平方米为办公室、裁剪室、操作室及绣品展示厅,配备了传统织布机、纺麻机、纺线机、缝纫机、锁边机的操作设备。绣品展览厅现有手工绣包、麻布裙子、成品蜡染麻布、男士麻布马褂、手工刺绣领带等多种绣片等近百样苗绣产品。

通过在太平村建立绣娘扶贫车间,把村寨留守妇女组织起来统一培训,相互学习交流,提高妇女们的苗绣技能。工作时间灵活,既兼顾了家庭照顾幼老,又能赚钱养家,让苗族绣娘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背着娃娃绣着花,养活自己照顾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好愿望。一件件精致的苗绣作品从绣娘们手中诞生,由太平村销往省内地州,乃至全国各地。目前,太平村共有86名绣娘,刺绣产业每年为全村带来100多万元收入,带动了全村57户238人脱贫致富。

绣娘们参加县上组织的培训。李伟建摄

屏边县通过“企业+协会+订单+绣娘”的民族文化产业扶贫模式,让苗绣文化逐渐走向了更大的舞台。车间已和某文化传播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让有着“无字史书”之称的苗绣走出大山,让传统苗绣走向市场。

因整件的苗绣成衣需求量不大,没有更多适合的场合穿,通过开展村企结对、展会推介等方式,精准对接上海等东部市场,太平村村企与徐汇区一家专门做旗袍的企业结对签约,购买屏边苗族的一些绣片,用到中高档的围巾、服装上。现在,产品已经形成了一个系列,推动苗绣走出大山,打破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以订单生产实现了脱贫。一根根小小的绣花针,不仅绣出了鲜艳美丽的绣片,更绣出了美好幸福的生活。

绣品展示厅。李伟建摄

“以布为纸,以针作笔,以线为墨”,勤劳能干的苗族姑娘以匠人之心,将文化之美绘制在衣裙之间。她们“绣”出了有质感的小康生活,也“绣”出了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下一步,白云乡将结合“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规划,合理科学布局关联项目,不断完善为农服务网络、拓展特色产品销路,助力乡村产业新发展,引领乡村经济新业态,合力做好为民服务这篇大文章。(汪丽君  )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