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政策这么好,自己更要努力”

山连着山,树连着树。汽车从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羊街乡小集镇往南开,大约半个小时后来到马桑村委会马桑村民小组。车子停于村里的小广场上,沿村道行走,拐过两个弯后便来到文绕平家。
38岁的文绕平坐在屋檐下烤火,火盆里的干玉米芯燃得通红,烤得周围暖暖的。
昔日的马桑村,文绕平一家的生活过得艰难。“我念小学前连1毛钱的纸币都没用过,揣着一个5分钱的钢镚,能高兴好几天。”因为家里实在穷,小学都未念完,文绕平就辍学回家。
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也怪不得文绕平的父母。彼时的马桑村一无像样的产业,二无便利的耕作条件,村民们守着面积不大的山坡地种玉米,一年的收成仅够维持家用,能确保不饿肚子已经耗去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辍学回家数年后,为了补贴家用,文饶平到村子附近的小煤窑帮人背煤炭,体力够用的时候,一天能赚到二十多元,够一家人3天的伙食费。此后时间里,文绕平跟着外村的小施工队干活,负责拌砂灰、挑砂灰,工资一月一结,多的时候能有二百多元。
2014年,结婚4年的文绕平从父亲手里接过了“当家大权”,此时,他结婚时贷的款还有数千元没有还清,一所全家人住了几十年的土坯墙瓦房便是家里最值钱的资产。
马桑村种植烤烟的历史不短。1992年,文绕平的父亲和一些村民在当地烟草部门支持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率先在村里种起了烤烟。种植烤烟后,文家的日子逐渐有了起色,但离小康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家里的土地不多,不具备规模化种植条件。
种植烤烟近30年,当地烟草部门对马桑村的支持力度始终不减,虽然工作人员换了一拨又一拨,但为民服务、促农增收的初心不变。这些年,当地烟草部门不仅为村里修了机耕路,还修建了地边小水窖、烤房群,以实际行动为乡亲们脱贫解困贡献一份力量。
当家4年后,文绕平在当地烟草部门工作人员建议下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向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家租地种烟,拉近了过上小康生活的距离。2019年,文绕平花了30多万元建起了一幢二层半小楼,圆了父母在有生之年住进砖混房的愿景。
今年,文绕平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的收入超过了10万元,一家人过上小康生活从梦想照进了现实。
“现在政策这么好,自己更要努力。眼下最大的打算,是尽快把建新房的贷款还清嘞!”文绕平一边乐呵呵地说,一边往火盆里添了几个干玉米芯,一阵燃烧后,暖意更足。(邓楚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