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普洱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普洱现场办公会精神,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扎实推进“一平台三机制”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推广使用“政府救助平台”。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上线试运行后,普洱市及时做好安装、宣传普及等工作,提高群众知晓率和使用率。截至8月29日,全市政府救助平台宣传覆盖人数180.7万人、宣传覆盖率95.6%,按照1户至少安装1人的要求,已安装35.5万户83.46万人、安装率66.4%。累计收到群众救助诉求5205件,目前办结3512件。
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为加强脱贫地区产业长期扶持培育,普洱市建立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统一生产经营,进一步提升产业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双绑”利益联结合作社总数602个,入社农户数4.5万户,非社员合作农户4.53万户。132个龙头企业绑定602个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8万余亩,吸纳低收入人口就业3.52万人,建设基地3954个。
建立股份合作机制。第一时间印发《普洱市产业型集体经济翻番项目指导方案》,鼓励支持村集体整合各类资源要素,通过组建集体公司或与龙头企业合作等方式,建立公开透明的股份合作机制,建立健全村集体资产管理等制度,带动村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据统计,截至2020年末,全市993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10万元至20万元的109个,占11%;20万元以上的54个,占5.4%。
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学院、职业中学、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分级分类开展就业培训,提升就业水平。截至7月底,全市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11万人次,完成任务的65%。截至8月26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4.73万人次,完成任务的157.6%。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77万人,完成任务的103.66%。目前,全市已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82万个,正在开发1.09万个,181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劳动力1.16万人,其中已脱贫劳动力0.36万人,兑现奖补资金76.85万元。(记者 于飞 通讯员 张鑫)
来源:普洱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