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让富饶美丽的潞江坝更加美丽富饶

2021年09月07日16:57 | 来源:保山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让富饶美丽的潞江坝更加美丽富饶

  本报通讯员 余海媛

  “富饶美丽的潞江坝,人人见了人人夸……”一首《富饶美丽的潞江坝》,唱热了几代潞江人的心扉。

  隆阳区潞江镇地处高黎贡山山脉南端东麓,被称为“太阳与大地拥吻的地方”。在这块734.61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着傣族、傈僳族、德昂族等多种民族,各族儿女世代守望相助,互通互爱。近年来,该镇依托资源禀赋,抓住建设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机遇,奋力打造滇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基地、建设康养旅游目的地、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共同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画卷,让富饶美丽的潞江坝更加美丽富饶。

  绿色产业促增收 瓜果飘香产销忙

  “现在提起潞江坝,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富饶美丽’,曾经‘要到潞江坝,先把婆娘嫁’这句话,很多人却不知道。”维康芒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锦春说,“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潞江镇变化之大。多亏了产业结构调整,潞江坝才人见人夸。”

  在白花村芒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果农、商贩来来往往。一批批从周边运来的芒果经分拣、套膜、装箱、过磅后发往全国各地。“潞江坝特别适合芒果种植,这里生长的芒果香气浓郁,营养丰富,市场认可度高,前景好。”周锦春自豪地说。

  近年来,潞江坝借助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走出了一条由传统作物向热带经济作物转型的产业调整之路。该镇的白花村成立芒果专业合作社,形成以村为主线,专业合作社为平台,销售商为纽带,技术为支撑的区域特色芒果产业发展模式。合作社利用电商平台,通买通卖,抱团发展,打造芒果品牌。目前,全镇芒果投产面积约6.4万亩,产量约9.6万吨,实现产值约3.84亿元。

  除芒果外,火龙果、荔枝、龙眼等热带水果远销海内外。怒江岸边,成片种植的火龙果一直沿江岸延伸,蔚为壮观。这是兴邦农业公司进驻潞江镇后,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了一整套土地高效节能滴水灌溉及水肥一体化系统,带动了整个产业发展。公司以绿色农业理念,实施土壤有机配方改良,使过去的“雷响”山地变成优良耕地。依托现代农业种植和管理技术,提升了质量产量,拓宽了农民增收路子,农户种植火龙果的积极性也高涨起来。

  在火龙果基地仓库,20多位正在给火龙果打包的少数民族农户争着向笔者说:“我们现在的收入是原来的3倍,还能就近照顾孩子和老人。”潞江镇通过打造滇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基地,带动各族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大家鼓起“钱袋子”、挺起“腰杆子”,日子比地里的瓜果还甜。

  产业融合促发展 乡村振兴作示范

  1956年,云南省解放后第一座机制白糖厂——怒江糖厂在潞江镇芒旦村顺利建成,实现了潞江镇乃至全市少数民族地区工业的零突破。随后,潞江镇境内又陆续兴建了芒合糖厂、东风糖厂,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得到飞速提升。20世纪,张学文老师在潞江坝采风过程中,被那里的旖旎风光、各民族齐心干生产的景象深深打动,信手写下“公路弯弯入云端,汽车日夜把货拉;遍地开红花,生产跨骏马”的激昂之词,《富饶美丽的潞江坝》由此传唱全国。

  近年来,潞江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围绕把高黎贡山世界自然遗产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农业农村资源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独特的地方文化品牌。

  ——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升级。蜚声中外的保山小粒咖啡,如今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潞江镇搭乘电商快车,稳固咖农增收机制,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全镇有销售咖啡的电商26家,网上店铺60余个。此外,引入“拼多多”入驻丛岗、赧亢两个贫困村,发动本地各民族新农商参与,成立了赧丛咖啡专业合作社,推动咖啡产品上行,让贫困户率先享受产业升级的红利。新寨村则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市场”运行模式,延伸咖啡产业链,定保护价收购,增加咖啡效益;将老村委会改建成咖啡体验馆,引导各族群众从“咖农”提升为“咖啡人”,享受咖啡文化。建成保山小粒咖啡博物馆,既展示保山小粒咖啡的历史、文化,也让游客亲身体验咖啡从“豆子”到“杯子”的过程。连续3年举办万亩咖啡园采摘、杯测、冲煮等比赛,扩大保山咖啡知名度,带动咖啡产业良性发展,已培育比顿、白虎山等6个咖啡品牌和8家规模化咖啡加工厂。

  ——着力创建全国旅游特色小镇。在持续巩固新寨咖啡第一村等4个AAA级景区的同时,招商引资开发“世外乡村·高黎贡勐赫小镇”项目,在原怒江糖厂老厂房、宿舍区风貌的基础上提升改造,建成如今鸟语花香、环境宜人的保山康养旅游新打卡地,实现了废弃二产变三产的蝶变。通过积极组织鸟类摄影展、观鸟对抗赛、举办“泼水节”“木棉花节”“马兰林节”,赏民族歌舞、品民族美食等活动,挖掘潞江镇第三产业文化底蕴,推动“旅游+农业”发展。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积极培育具有民族特色的文旅新业态,引领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复合型旅游升级。

  纳川容溪展大爱 民族团结一家亲

  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工作开展以来,潞江镇共投资6583.89万元,建设3个安置点,建设安置房154套,配套建设水、电、路、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留居安置移民群众153户916人。

  秉承“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潞江镇通过积极争取资金,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等1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目前,潞江镇库老村、赧浒片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已经完成;高黎贡山摄影小镇民族特色及咖啡主题风貌提升、新天地入口商业街、集镇提升改造、集镇供水、东风公路管理所风貌提升及园林化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健全,建成垃圾焚烧炉3座、集镇洗手设施26处,赧浒、石梯、新寨、百花岭等旅游特色村扶持项目正在实施中,“潞江两岸美如画”的美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为了让傈僳族移民群众实现“搬得来、留的住、能致富”,通过就业培训、劳动力就业转移,安置就业246人。移民中纳入低保144户532人,养老保险和医保参保率达到百分之百。移民中学龄儿童均安排到当地学校就学,均享受了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和其他相应的教育惠民政策,兑现了“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

  基础设施的改善既加快了潞江经济社会发展,又推动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传承团结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

  “东风阵阵吹红旗,各族人民志气大……”像《富饶美丽的潞江坝》中唱的一样,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各族儿女世代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大军所到犹如和风吹散了阴云黑雾,现出来灿烂光明”,这是当时傣族九土司献给朱德总司令的锦旗中的绣字。语言简短,但话语坚定,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自明朝以后,潞江镇共世袭土司21代,封建领主时期长达658年。新中国成立后,年仅19岁的代理土司线东升,积极响应党的民主改革政策,开启了潞江坝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新时代。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复退转业军人共463人来到潞江建立“军垦农场”,吹响了征服荒地,建设边疆的号角。再后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大量来自北京、上海、四川、昆明的知识青年进驻潞江坝,掀起了开发潞江坝的热潮。

  他们怀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激情和奉献精神,凭着血肉之躯、用青春和血汗一寸一寸地征服着这片蛮荒之地,带领当地各族群众把毒瘴四起的潞江坝变成“人人见了人人夸”的宝地。“转业官兵”“退伍军人”“进步知青”这几个词,彰显着一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和一支艰苦奋斗建设边疆的光荣队伍。

  《富饶美丽的潞江坝》这首传唱60多年的民族团结进步曲,歌词早已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但建设边疆民族地区的初心和使命却从未改变,“不忘初心跟党走,团结奋斗共发展”的精神在一代代潞江人的血液中流淌延续。今天,“一起走过”的历史经验,“一起生活”的现实经历,以及“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使潞江各族群众更加牢固树立起水乳交融、荣辱与共的观念,为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了团结的思想基础,凝聚起了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余海媛)

(责编:木胜玉、徐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