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姚安:学史力行见行见效

开展党史学习,重在力行、贵在力行。云南省楚雄市姚安县紧扣为人民谋福祉这一初心使命,聚焦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把“我为群众办实事”真切地写在荷城大地上。
宽敞的市政道路。姚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身体力行,拿出真抓的狠劲
6月21日17时许,姚安官屯境内遭遇十年不遇的单点性强降雨,短时降雨量超过41.6毫米,导致官屯、马游、葡萄、三角、黄泥塘5个村4280户大面积停电,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全体干部职工闻令而动,成立应急小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群等方式积极了解电网、设备和人员受灾情况,及时向群众发布故障停电信息。应急小组通过初步故障排查、预判,快速锁定故障点,积极与调度部门沟通协调,采取试供、转供等迅速复电措施,15分钟后,马游、葡萄、三角、黄泥塘4个村委会3164户恢复了正常用电,受损严重的官屯社区也于21:17分全面恢复了用电。
“面对疾风骤雨,大家不怕苦、不怕累、舍小家为大家,运维人员冒雨涉水抢修,一张张认真负责的面孔,一个个深夜作战的身影,无不让人动容,同时也展现了在急难险重面前的企业担当。”官屯镇副镇长周丽英如是说。
在广大党员、企业尽显担当的同时,县级各部门、各村(社区)也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连日来,栋川镇北街社区内的露天水渠一直是居民们的烦心事,露天水渠积存了不少淤泥、垃圾和杂草,冒出的气味更是让居民苦不堪言。
“为解决长期困扰周边居民的‘老大难’问题,我们组织人员实地勘察,征集多方意见,对整条河道进行全面清理,对200米左右的沟渠加盖盖板。通过项目的实施,再也看不到露天的臭水渠、闻不到散发的臭味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平坦的小道。”北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吕建荣对此感触颇深。
在蜻蛉河清淤项目四标段施工现场,挖掘机正在紧张施工。远处,工人们在挖掘机清理过的河道内铲除杂草、捡白色垃圾。据该标段负责人王建勇介绍:“施工队刚入场时,河道淤积严重,垃圾较多,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基于这一情况,姚安县水务局组织工作人员多次到施工现场帮他们想办法、出主意,使得整个项目有序推进。
据悉,该项目工程主要涉及河堤乱堆、乱占、乱围、乱倒、乱挖以及蜻蛉河流域57.64公里的河道清淤整治,项目完工验收后已交由各责任包保单位及乡镇进行长效保洁。同时,出台了《姚安县蜻蛉河包保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对包保单位常态化开展清淤、疏浚、保洁等工作作了具体的明确。
宣传动员提高群众参与度。姚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事无巨细,拿出善抓的巧劲
近年来,姚安县想办法、出实招破解人居环境治理的窘境。
在草海村委会的民族议事厅里,彝、汉、白、傈僳、傣等9个民族代表聚齐一堂,在一个多小时里,大家就环境治理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协商表决后,拿出措施并加以实施。
“村民以前大多生活在山区,刚搬进来的时候还不适应社区式生活,大多人垃圾随手扔,村口路口、房前屋后,只要有空地就扔。”村民张晋功回忆道,那时全村一天要产生两吨多垃圾,很快就形成“垃圾围村”的问题。
草海彝村是专门为安置大姚县、姚安县偏远山区贫困受灾群众而建的,聚居着9个民族四百多户2000多人,是光禄镇彝族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行政村。“刚搬进来时,村民们连左脚舞都跳不到一个调子上,更不要谈发展了。”杨有光说:“村党总支研究后决定,将改变的‘第一刀’指向了村容村貌建设。”针对难点堵点痛点,草海村建起民族议事厅,成立由9个民族代表为成员的村民议事小组,架起党群同心同向的桥梁。
村里村外,不见垃圾;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厕所污水,一并治理;清洁家园,人人出力……如今的彝村,环境美了,日子也更加的富足,2020年末,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2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6万元。
不仅如此,姚安县还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一项重大工程来抓,两年来共争取补助资金900多万元,实施了15个小区的改造,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
每天下午6点以后,小区居民陆续来到公共文化活动中心聊天、下棋、打乒乓球……度过一天中最悠闲的时光。小区居民李树明说:“改造后下水道堵塞问题解决了,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我们住着也舒心。”
“以前的小区,由于停车位较少,小区住户车子通常要停到较远的地方,加上小区设施设备陈旧,功能配套不全、环境‘脏乱差’,给小区居民出行及生产生活造成了困扰,通过改造,小区旧貌换新颜。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步伐,今年计划改造5个6栋88户,改造9494平方米。”姚安县住建局副局长段海洪信心满满。
除了村容村貌的改变,走在适中乡的村村寨寨,曾经由一个坑、两块板、三尺墙组成的旱厕已经不见了踪影,通过“厕所革命”,村民李秀兰家的厕所焕然一新,洁白的冲便器、干净的瓷砖,一家人终于告别了虫蝇乱飞、臭气熏天的旱厕。
小厕所也关系着大民生,姚安县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把民生“小事”做实。目前,全县共建成投入使用无害化公厕226个,改造无害化户厕13931个,卫生户厕21795个,聘用村庄保洁员698名加强日常保洁,全部自然村开展了垃圾清运收费制度,覆盖率100%。
据农业农村局党委副书记徐海元介绍:“下一步,将全面开展以清理农村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粪污、改造农村厕所及‘三清一改一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这一幕幕正是姚安县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群众获得感的生动写照……
垃圾不乱扔、焚烧炉子来帮忙。姚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扶残济困,拿出常抓的实劲
“喂,你好!我是在上海开展消费协作的云品某公司,我想为你们捐款……”最近,来姚安挂职的上海援滇干部经常接到类似的电话。
如何帮助最特殊的群体巩固脱贫成果,一直是援滇干部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姚安县成立了助残基金。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上海某爱心企业在内的10余家企业积极响应,募集近30余万元资金,针对残疾人的迫切需求,先后开展了特困残疾人免费康复训练、重度残疾人家庭护理等6批次资助帮扶,受益残疾人近100人。
在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和康复训练下,朱彩珍可以下床行动自如了。其丈夫李国栋对此有说不完的幸福感:“我做梦都想不到老伴还能康复走路,更想不到我们还能来乐养中心享福,我们越来越开心。”
目前,残疾人居家托养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累计上门为残疾人服务二千五百多次,服务总时长超过5000多小时,送出价值100元以上生活日用品2570份,为500多人过生日并送上生日礼物,上半年来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50.1万元,全县对因病因灾等陷入困难的人员发放临时救助531人101.16万元,营造了扶残济困的良好氛围。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姚安县广大干部职工通过“一部手机治理通”处办各类民生事项76834件,审核办结率达99.76%,党员干部开列个人为民办事事项清单14987件,已办结11246余件,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逐一解决。
大家纷纷表示,将始终聚焦经济与社会民生事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切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抓好落实。(李海瑞 姚安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