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大麦地村走出一条产业转型致富之路

食用菌变村民脱贫增收黄金伞

2020年10月11日12:11  来源:昆明日报
 
原标题:食用菌变村民脱贫增收黄金伞

朵发夫妻栽培的菌包上长出菌朵。

“先订15000个平菇菌包和2000个袖珍菇菌包,家里的牲畜圈闲置了两三年,我也转型种植食用菌试试……”在五华区日前举办的食用菌技术服务培训会上,西翥街道陡普鲁社区大麦地村养殖户朵发决定在村内率先种植食用菌,并计划在实践成功后带领村民一起种植,走出一条产业转型致富之路。

大麦地村属偏远乡村,共有60余户190人。2018年,《五华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发布实施。这让不少村民陷入迷茫: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在哪儿?为让村民“富口袋”,五华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勘察了大麦地的土壤、海拔、温度等条件,确定当地适合种植平菇菌和袖珍菇等食用菌,力推将一朵朵小小的食用菌打造为村民致富的“黄金伞”。

实地考察让村民信心更足

“家里养殖牲畜好几年了,牲畜圈闲置后,收入减少了,但一时又不知道能用来做什么。”朵发说,一开始,其他村民也和自己一样,既没有想好如何转型,也不敢大胆尝试。

五华区农业农村局与区科协鼓励村民发展食用菌产业时,曾多次到村里动员村民种植食用菌,虽然部分村民有所“动心”,但始终无人站出来带头。

“老朵,你们给村民带个头,先栽培试试,我们帮你引进菌包,种植技术也有专业人员提供,如果种植中出现问题,我们一起帮你们解决。”找不到带头人,五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谢永芳也心急,找到朵发夫妻俩商量,让两人心里慢慢有了想法。

听说陆良和石林也有村民在种植食用菌,朵发便去种植地考察了解。当时正值菌包发酵生长,满地的平菇菌包堆得像小山一样,两端长满了“喷涌向上”的菌朵。朵发蹲在菌包前左看右看,还时不时细数一下菌包上的平菇菌朵数。一边看一边听种植户介绍,朵发还不忘录视频、拍照发给村民。

此番考察让朵发种植食用菌的想法有了几分确定。此外,加上家里闲置的几处牲畜圈可直接改造为“菇棚”,前期投入成本不高,夫妻俩便盘算着带头种植食用菌。

技术培训解决后顾之忧

实际上,对于转型发展食用菌产业,真正让村民担心的还是栽培技术和产销渠道。对于这一系列问题,五华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帮助村民寻找解决办法。接连4天,五华区第一期食用菌技术服务培训分别在西翥街道、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晋宁全产业示范园区、石林县长湖镇旭润庄园开展教学活动,共有53名有意向种植食用菌的村民参加培训。

在晋宁全产业示范园区的培训中,朵发看着工作人员将菌包原料碎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等均匀搅拌堆积,用塑料膜包装放到锅炉里灭菌,再接种培养发酵直到两端开始出菌。“当时培训人员介绍差不多40天就会长菌,一批菌包可生长三四次,菌包原料最后也可以当作农家肥,既简单环保,投入成本也不高。”也许是看到了致富希望,朵发当场订购平菇和袖珍菇尝试栽培。

转型种菌开启致富之路

随后,朵发和家人开始采购安置灭菌的锅炉,并对牲畜圈杀菌消毒,在空中拉盖了遮阳网和灌溉水管,还有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全程为其提供栽培技术指导……考虑到自己培制菌包风险大,可能影响产量,朵发决定直接购买发酵结种的菌包,先栽培一批后再进行全流程种植。

朵发从陆良订购的1.5万个菌包已全部送到家中,其余的2000个袖珍菇菌包在培育中。如今,发酵后的菌包已慢慢变白,长出菌朵。朵发说:“只要水分和温度控制适宜,再过一两周就会有更多的菌包陆续出菌了。培训时听说市场上平菇菌五六元每公斤,现在就盼着第一发出菌量会多一点。”目前,朵发全身心投入到食用菌种植上。其间,经常会有村民到家里来询问情况,查看菌包生长情况。

朵发和妻子张云仙说,如果再引进一些优质菌种,而其他养殖户也选择转型种植,就能形成产业化发展,推动村民脱贫增收致富。 (陈燕)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