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隴川隴把供電所:
點亮邊境萬家燈火 書寫民族團結答卷
 小字號
小字號
				“心系百姓辦實事 為民解憂暖人心”“人民電力為人民 真情服務暖人心”……在南方電網雲南德宏隴川供電局隴把供電所,一面由20多面錦旗組成的“榮譽牆”格外醒目。這些錦旗來自企業、居民,每一面都承載著真摯的感謝,也見証著該所11名電力人長年扎根邊疆、傾情服務為民的暖心故事。

滿牆的錦旗。
守護光明 筑牢發展根基
隴把供電所的服務網絡覆蓋隴川縣西南部578平方公裡土地,承擔著28937戶9.7萬群眾的用電保障任務。截至7月31日,供電部門累計供電6130萬千瓦時,10千伏及以下有損線損率低至4.92%,線路異常率實現0%,自動抄表率、電費回收率等關鍵指標均達100%,用數據詮釋了“可靠供電”的承諾。
為守護這份“光明”,隴把供電所創新“網格化+常態化”巡檢模式,“電力管家”每周深入村寨、企業排查隱患,2024年線路故障數量減少68%,搶修平均35分鐘到場。穩定電力更成為當地產業發展的“引擎”。戶撒鄉400多戶阿昌族戶撒刀鍛制作坊,年產值突破1500萬元﹔隴把鎮蔗糖基地年用電量超80萬千瓦時,白砂糖香飄四方﹔4948畝桑園帶動養蠶戶均增收4.42萬元﹔龍安村文旅產業因38萬元變壓器增容、57.26萬元線路改造項目煥發活力,多個景點成為游客打卡地。

電力人員上門服務。
錦旗背后的故事
隴川縣戶撒鄉龍光村芒令寨送來的“心系百姓辦實事 為民解憂暖人心”錦旗,背后代表著小作坊主的感激之情。當地的阿昌族家庭沿用古法制作米線,隨著小作坊增多,電壓增容需求愈發迫切。多家米線作坊因電容量不足,每小時需停機降溫,部分作坊主的擴產計劃也被擱置。供電所了解情況后積極上報,在德宏供電局的支持下為村裡新增變壓器。
戶撒鄉煙葉工作站和華葉合作社送的錦旗,記錄著供電所助力烤煙豐收的故事。烤煙是當地脫貧攻堅的特色支柱產業,育苗、灌溉、烘烤都需要穩定電力。供電所以“全周期服務”做好產業保障:產前“保灌溉”,在關鍵時期逐戶排查抽水設備隱患﹔產中“護烘烤”,提前改造老舊線路、為變壓器增容,走訪烤房點指導煙葉種植戶安全用電、降低能耗。在全方位服務下,戶撒煙葉品質提升,“烤”出了好價錢。
黨建引領 服務升級
隴把供電所推動數字化服務下沉,“網上南網”App讓線上辦電率達89%,村委會“電力服務站”實現“家門口辦電”﹔建立“用電需求台賬”,為堅果基地定制保電方案、為返鄉青年開通辦電綠色通道,平均接電時間縮短至3個工作日﹔依托智能系統提前消除17處隱患,“黨員服務隊”走進學校、養老院普及安全用電知識,2025年已開展多場培訓,惠及群眾約1萬人。
同時,隴把供電所以“網格經理+村委會”模式融入基層治理,與政府實現信息互享、服務互助,在保障邊疆用電的同時,助力民族團結示范區建設。11名電力人雖平均年齡45歲,卻常奔波於距離最遠60公裡的服務點。
八月的正午,員工徐鳳梅和同事前往20公裡外的報修點上門服務,她說:“今天算輕鬆的,服務點很近。”而這個月的一天,她來回奔波,分別在戶撒鄉、城子鎮等多地穿梭,早上7點出門,晚上10點才回到單位,當天共完成30多起報修服務。她坦言,有時跑幾十公裡可能只是處理百姓家裡跳閘這樣的事,但只要群眾有需要,再遠再累也得去。
一面面錦旗是榮譽,更是責任。隴把供電所的11名電力人用初心點亮萬家燈火,以服務溫暖邊疆群眾。(林元霸、孫華 文/圖)
來源:德宏供電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人民網+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領導留言板
領導留言板 強國論壇
強國論壇 人民視頻
人民視頻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 人民網+
人民網+ 手機人民網
手機人民網 領導留言板
領導留言板 人民視頻
人民視頻 人民智作
人民智作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