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富源:義工“微服務” 溫暖群眾心

在夏日的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十八連山鎮,綠意盎然,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們穿梭在郁郁蔥蔥的村巷間,成為躍動的星火,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紓解民困。2024年,十八連山鎮聚焦基層群眾關心關愛服務難題,創新成立以數字諧音命名的“1803”義工隊,將每月18日定為“義工活動日”,秉持“群眾需求在哪裡,服務就延伸到哪裡”的理念,探索基層幫扶新模式。
義工隊為“一老一小”送去關愛物品(資料圖)。
幫扶誰
“幫扶效果好不好,服務精不精准,關鍵在於對幫扶對象的摸排准不准。”十八連山鎮黨委宣傳委員、“1803”義工隊負責人羅蕊說。十八連山鎮以聯合民政、村(社區)收集信息的方式,對轄區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家庭困難戶、殘障人士等困難群體進行初步摸排,並根據收集信息逐戶上門核實情況,全面摸清摸准全鎮弱勢群體基本情況。
針對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等重點關愛群體,建立檔案87份。其中,留守老人11人、留守兒童76人,詳細錄入健康狀況、監護情況、服務記錄等信息。
除此之外,結合勞動力狀況、收入水平等維度,從全鎮1549戶困難家庭、2054名殘障人士中精准識別亟需幫扶的困難群眾340戶,為扎實做好精細化幫扶奠定堅實基礎。
誰來幫
“起初,義工隊活動主要以鎮干部自願參與為主,但幫扶成效不明顯。”羅蕊說,為了擴寬幫扶渠道、提升幫扶效果,義工隊精心謀劃了“兩張網”。
一方面,十八連山鎮積極對接醫院、學校、企業等單位,織密“專業資源網”。義工隊聯合衛生院組建“健康診療”團隊,為留守老人提供送醫上門、健康宣傳、藥品管理等服務,並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針灸、推拿等項目﹔聯動學校成立“教師護航組”,為留守兒童提供課業輔導和心理疏導﹔聯合企業成立“本地就業組”,為農村困難群體提供就業崗位。
另一方面,社會愛心人士積極參與,激活“社會愛心網”。義工隊定期向鎮黨委政府匯報社會捐助情況,並向捐贈物資的愛心人士和企業頒發榮譽獎杯,向參與活動的志願者頒發榮譽証書。
“很有意義,我要加入進來。”在當地經營著一家酒店的彭麗敏,在聽說義工隊每月都開展活動后,便經常捐款捐物,到了每月18日,抽出時間與義工隊一起走村串巷開展服務。
怎麼幫
“幫我打掃院子、收拾家裡,給我量血壓、剪頭發,心裡很舒坦。”在十八連山鎮海子村委會打麼溝村,79 歲的袁文珍老人一邊享受著義工們提供的服務,一邊和他們聊家常。針對留守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重點群體的急難愁盼問題,義工隊打造了“三件依”精准服務體系。
針對老年群體,義工隊定制“安康依”服務,義工每月上門為老人打掃衛生、免費理發、測量血壓血糖,提供用藥指導及就診建議。針對留守兒童,推出“成長依”服務,保障學業支撐、心理寄托與安全守護。動員本村大學生志願者結對關愛,輔導作業、培養興趣愛好,聯合學校開展交通安全、防溺水、防校園霸凌等愛心講座,攜手愛心人士上門發放書包、文具、作業本等“成長禮包”。
為殘障人士提供政策有依據、康復有依助、就業有依歸的“安心依”服務,定期組織義工上門查看殘障人士用藥情況和恢復情況,幫忙代辦低保、殘疾補貼15件,發放助聽器、坐便器、輪椅等輔具20余件,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幫助25人靈活就業。
據義工隊負責人羅蕊回憶,2025年春節前夕,經營文具店的邵麗娥聽說雨汪居委會小寨村一農戶一家六口有五人是殘疾人后,為該家4個孩子准備了春節紅包,讓義工隊代為轉達。此后,她又為義工隊探望的4名留守老人准備了保溫杯,並在義工隊購買物資時給予優惠。一年多來,義工隊已累計籌集社會資金4.5萬元,開展志願服務12次,發動志願者130余人次,關心服務460余名留守群體和困難群眾。
如何持續
為帶動更多社會愛心人士參與義工服務,當地政府向愛心人士、企業頒發“最美連山人”“連山最美企業”榮譽獎杯,向志願者頒發“1803志願者”榮譽証書,並在年度“村晚”上,對“最美家庭”“孝老敬親”模范等進行公開表彰,充分發揮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
同時,義工隊精心制作短視頻《我們的義工隊“1803”》定期更新發布,並在人員密集場所進行輪播展示,廣泛宣傳義工幫扶最美瞬間,在全鎮范圍內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義工活動的濃厚氛圍。
據介紹,隨著義工隊伍不斷壯大,“1803”義工隊將陸續拓展在就業指導、社會救助、維權服務、治安管理等領域的服務,形成“需求精准對接—服務立體支撐—發展長效賦能”關愛閉環,讓特殊群體真切感受“你有所呼,我必有應”的溫暖承諾,持續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郭燚、高孟 文/圖)
來源:富源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