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雙江:各民族手挽手肩並肩跟黨走

近年來,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描繪新時代雙江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畫卷。
牢記擔當,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民族工作全過程。堅持從政治上、大局上把握民族工作,切實履行主體責任,不斷健全責任體系,嚴格落實“兩個納入”,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宗教部門履職盡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
團結奮斗,攜手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雙江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把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各民族根本利益作為頭等大事,優化提升糖、茶、果、煙、牛等傳統產業,支持民族特色村寨旅游開發,打造“一品冰島·茶香雙江”品牌,增強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兩個主引擎”,就業、教育、醫療、社保、安居等惠民舉措深入人心,全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各項事業不斷進步,社會大局持續穩定。特別是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來,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自覺性明顯提升。
凝心聚力,全力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在發揚和傳承好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挖掘地方紅色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創作出《雙緬第一槍》《雙江拉祜族文化風韻》《茶源勐庫》等民族文化精品,成功申報布朗族蜂桶鼓舞、佤族雞樅陀螺等非物質文化遺產132項,打造了一批具有民族文化元素、展現民族團結進步內容的村史室,建成國家級少數民族特色村4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177個,聘請非遺文化傳承人開展文化傳承活動,在傳統節日和民族節慶日組織聯誼晚會,各族群眾圍起篝火拉起手打起歌,拉近感情,匯聚民族團結進步正能量。
久久為功,著力提升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工作方針,把民族事務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開展普法強基補短板專項行動,組建“布朗哨兵”“巧舌婦”“茶山衛士”等六支自治隊伍,構建“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縫隙”的網格體系,引導各族干部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積極培育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李潔)
來源:臨滄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