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陸良小百戶鎮炒鐵村
多維發力水改提質 繪就發展新圖景

近年來,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小百戶鎮炒鐵村堅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和產業發展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依托全國水利創新機制改革項目建設,抓黨建打基礎、促水改強產業、優環境惠民生,不斷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色,跑出了鄉村振興“加速度”。
核心區萬畝洋芋喜獲豐收。
夯基固本,奏好基層治理“引領曲”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干部。炒鐵村委會始終堅持把黨組織建設作為抓黨建促振興的重中之重,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創新機制,減負賦能,通過鄉村聯動,全面規范鄉村黨組織工作運行,推動形成了農村基層黨建與中心工作聯動的強大合力。
炒鐵村委會開展村組干部“創先爭優”活動,每月根據工作開展情況與成效實行積分排名,引導村組干部在開展工作中堅持高標杆定位,高標准落實,村組干部整體戰斗力明顯增強。
示范帶動,筑牢水改成效“壓艙石”
炒鐵村因地制宜開展水改創新建管機制試點,建立初始水權分配、水價形成、節水激勵、合作社參與、社會資本參與、田間工程管護、國有工程建管7項機制,引入社會資本和市場主體,通過政府和市場共同發力,黨員帶領群眾共同參與,解決農田水利“最后一公裡”問題和水利設施“重建輕管”的問題,群眾節水觀念不斷增強,主體作用有效發揮,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0.5提高到0.85,灌溉保証率從68%提高到90%以上,畝均節水120方,土地流轉費從每畝600元增加到2100元,畝均收入從3840元增加到7880元,畝均節約灌溉成本300元以上。
同時,通過黨員示范帶頭宣講推廣,在小百戶鎮普樂村委會、上壩村委會和興隆社區均復制建立了農業用水機制,推動用水成本由目前每方10元降到每方2元以下,畝均用水成本減少2000元以上,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水改經驗。
炒鐵村委會水改核心區自動灌溉到田間。
以改促提,奏響產業發展“奮進曲”
水利改革與水價改革的成效,有力推動了產業發展。結合產業發展規劃,炒鐵村因地制宜發展秋冬馬鈴薯11000畝、鮮食玉米6000畝。
炒鐵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的聯農帶農模式,引進多家農業龍頭企業,規模化發展生豬養殖、蔬菜、辣椒、玉米制種種植,形成了以山地露天蔬菜、馬鈴薯、鮮食玉米、制種玉米、工業辣椒為主的產業格局,帶動脫貧戶及“三類”監測對象每年增加財產性收入16.5萬元,吸納100余名勞動力就近務工,人均年務工收入2.85萬元,讓群眾在“家門口”有活干、有錢賺。
炒鐵村委會爭取移民項目資金736萬元,建設青儲飼料加工廠,建成后將有效帶動玉米種植產業發展、增加群眾收入的同時,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40萬元。
強化整治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美麗鄉村,是農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炒鐵村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三個百日”專項行動,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村規民約,健全“紅黑榜”通報機制,深入開展村庄“清潔行動”,健全黨員輪崗和保潔機制,聘用6名脫貧群眾,每日由值班黨員和村組干部帶領聘用人員開展日常保潔。通過健全“戶減量、組保潔、村收集”機制,做到“日清日結”,垃圾治理實現常態長效。
此外,炒鐵村委會整合移民項目資金750萬元,開展“美麗家園移民新村”項目建設,鋪設污水管網1.5千米,建成污水處理池3座、污水檢查井35座。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改造戶廁514座,新建公廁3座,明確專人管理,全村人居環境明顯提升。(李佳 文/圖)
來源:陸良縣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