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雙江:把握好“四個維度”做足人才文章

近年來,臨滄市雙江縣緊扣“四個維度”,做足“引、育、用、留”文章,拓寬引才渠道、多類別增強發展動能、多維度凝聚產業活力、多方位構建人才生態,全力推動人才工作提質增效。
以“保障”求突破,拓展引才的“寬度”
強化保障引才。雙江縣召開年度人才工作專項述職評議會議和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強化人才工作全盤統籌布局。制定出台相關人才政策文件,筑巢引鳳,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注重品牌引才。雙江縣圍繞“一縣一業”產業鏈布局人才鏈,將茶產業品牌的創建作為重點人才項目,與雲南農業大學合作挂牌成立邦木村雲嶺農科小院,搭建校企產學研合作、資源共享互惠新通道。
搭建平台引才。圍繞重點項目和產業,雙江縣與多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系。雲南省農科院熱經所助理研究員李晶為技術隊長的14名鄧秀新院士專家團隊於年初進駐雙江,與69名縣級科技服務隊員攜手合作,深入分析堅果生長土壤、氣候水分、營養等因素,開展堅果產業發展的共性技術和卡脖子關鍵技術研究、集成與示范工作。2024年,當地新建雲南省基層專家科研工作站3個,引進科技副總下派幫扶企業3個,雙江縣兩家公司被列為2024年省級星創天地培育項目,公弄村被評為全省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村,完成“興滇英才支持計劃”組織申報5名,“興臨人才”支持計劃組織申報19名。
以“需求”為導向,提升育才的“精度”
抓好干部培育。雙江縣精准選派380余名領導干部參加上級鄉村振興、特色農業等專題培訓班,縣級開展了各類培訓班29期3061人次。注重農民培訓。深入實施“萬名人才興萬村”行動,扎實推進“科技特派專家”行動,圍繞堅果、茶業、養殖等產業發展,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2024年以來,完成4支23名專家人才團隊到各鄉(鎮)開展專家下基層服務活動11期1318人次,培育農村實用型人才7157人,輻射帶動2萬余名群眾直接增收。
持續推進“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雙管齊下。依托“愛雙江·招才引智·上海聯絡處”,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摸排在滬雙江籍優秀人才25人,組織雙江有關企業參與上海舉辦的各類展銷會、推介會6次﹔協助“源味臨滄”館與上海“崇明ME道”合作,促進了“優質供貨商”和“金牌推銷員”的良好合作。
以“改革”抓提升,彰顯用才的“氣度”
深入推進“人才強縣”戰略,雙江縣聚焦人才事業發展和創新創業所需,著力破除各種體制性、政策性障礙,轉變思想觀念,在優化人才工作環境、提升服務水平上下功夫,努力為更好發揮人才作用,提供優質保障。
制定出台《雙江自治縣2024年人才工作月活動方案》,開展茶藝技能人才培訓和“金炒手”評比,評選出40名“茶藝技能人才”,20名“金炒手”﹔組織“人才招引進校園,政校攜手促發展”活動,到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和臨滄技師學院開展人才宣介專場活動,提供各類人才就業崗位73個,吸引60多名學生報名,達成合作意向性協議15人﹔村級后備力量5月開班,共培訓村級后備力量130名。
此外,雙江縣還圍繞“三茶統籌”、教育系統“四名工程”和非遺產品人才開展12期“冰島人才會客廳”活動﹔邀請雷平陽、謝有順等9位文學名家,以共享經濟方式,入駐建設冰島“大師園”。
以“關愛”造氛圍,增強留才的“溫度”
強化政治關懷。深入落實黨委聯系專家服務,雙江縣組織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和返鄉人才座談會,積極開展各類優秀人才慰問工作,不斷增強專家人才政治榮譽感。
落實待遇保障。雙江縣健全完善人才服務機制,建設人才保障性住房269套,對2024年符合條件的人才兌現安家補助費5萬元,營造“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發展環境。在“雙江融媒”微信公眾號開設“人才工作”專欄,對10名產業、醫療、教育等方面優秀人才代表進行集中宣傳報道,充分展現人才工作亮點,大力營造干事創業濃厚氛圍。(付曉慶、陳安寧)
來源:雙江縣委組織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