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畔金馬村:鄉村振興譜新篇章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溫柔地洒在金沙江畔,金馬村在晨光中漸漸蘇醒。晨霧輕拂江面,如同細膩的輕紗,為這片土地增添了幾分神秘與柔美。
遠處的山巒在晨光中若隱若現,勾勒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卷。隨著太陽逐漸升高,江面的霧氣緩緩散去,金沙江露出了它那翡翠般碧綠的水面,陽光下波光粼粼,宛如一條流動的黃金帶子,穿山越嶺,生機勃勃。
金馬村,這個坐落在雲南省楚雄州元謀縣江邊鄉北面的村小組,因金沙江而興盛,因金沙江而變遷。近年來,隨著跨江大橋的建成通車、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豐富以及大學生返鄉建設的熱潮,金馬村正逐步走向鄉村振興的康庄大道。
金馬村群眾活動廣場。念吉嬌攝
天塹變通途,幸福連兩岸
金沙江從青藏高原奔騰南下蜿蜒穿行於川滇邊界的崇山峻嶺之間,也因其水流湍急,地勢陡峭成為了江兩岸人民心中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
2020年以前,江兩岸村民主要依賴渡船往來,船每天隻有幾趟,趕不上就得等下一趟,要麼就隻能等第二天。交通極為不便,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和日常生活。
2020年5月,龍街渡大橋建成通車。龍街渡大橋總長671米、寬9.5米,大橋的建成通車極大地改善了江兩岸的交通狀況,減少了通行時間,提高了物流效率。“龍街渡跨江大橋通車了,太好了,我們不用因為趕不著船而回不了家了。”金馬村村民羅紹昌說。
金馬村村民過去出行除了山路不好走外,橫跨的金沙江阻斷了村民們出行的道路。有親朋好友來,或是到親朋好友家去,“趕船”一詞成了金馬村村民的常用語。大橋通車了,金馬村的村民們都非常高興。
對於金馬村、沙溝箐村等附近的村民來說,大橋的通車極大地改善了農產品的運輸條件,使得新鮮果蔬、特色農副產品能夠更快捷地運送到市場,大大打開了銷售渠道。大橋的建成也使得孩子們上學更加安全便捷,村民們就醫更加方便,提高了當地居民的整體福祉。
持續穩定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寬
在金馬村,有一位名叫羅紹華的村民,他種了30年烤煙。“現在技術發展太快了。三十年前我就種烤煙了,以前自己建的土烤房連個溫度計都沒有,什麼時候轉火升溫完全憑經驗,還要一天到晚守著。現在我們村建了電烤房,還有烘烤主管指導我們提前設置好烘烤曲線,用起來省心省力。”電烤房的溫度和濕度可調,能夠保証煙葉在烘烤過程中不會受到高溫或過濕的損害。
羅紹華是去年金馬村電烤房第一批受益的農戶之一,他說:“去年我的27畝烤煙用電烤房烤,不用費多少心就烤出來了,今年很多人都想用這個電烤房。”2023年整個鹽水井村委會58戶煙葉種植戶實現396萬元烤煙交售收入,戶均烤煙交售收入達到6.8萬元。
結合村裡的氣候和土壤特點,金馬村試種水果花生獲得了成功,逐年擴大了種植規模。2023年水果花生種植面積達到近400畝,每畝產量在350公斤左右,每公斤新鮮花生可以賣10元,為全村村民增收近140萬元。
水果花生一經上市就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通過便捷的物流,銷售到了楚雄、昆明、成都等地。小小花生成為了金馬村人民鼓起“錢袋子”的法寶。
“沒想到這水果花生比我們本地的小花生銷路好,一上市就熱銷,去年我種了十來畝,還是全村水果花生的收購商,今年種的人就更多了,水果花生成了金馬村的致富產業了。”金馬村村民李文兵說,“水果花生能發展起來,要感謝江邊鄉黨委政府和挂包單位,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金馬村又多了一條致富的新路子。”
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建設正當時
2023年,隨著元謀縣委縣政府對各單位挂包關系的調整,元謀縣煙草專賣局開始挂包江邊鄉鹽水井村委會。在江邊鄉黨委政府、元謀縣煙草專賣局以及鹽水井村委會的共同努力下,金馬村正經歷一場從傳統農村向宜居宜業美麗鄉村的華麗蛻變。
金馬村村民李江說:“2023年煙草部門挂包我們村,幫我們硬化了這片活動區,砌了石凳石桌。現在我們賣玉米、花生、菌子都拿來這裡交易。外面的水果老板拉水果進來也在這裡擺攤。孩子、老人也經常來這裡休息、下棋。”
昔日塵土飛揚的公共空地,如今已變成了集休息、健身、做生意為一體的村民日常活動中心。
夜幕降臨,一盞盞太陽能路燈悄然亮起,為歸家的村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羅紹用說:“以前沒有路燈,晚上出去串個門也要拿手電筒。現在有路燈了,感覺整個村子都亮堂堂的。”一盞盞太陽能路燈在一個個夜晚守護著金馬村,也改變了村民的夜間生活習慣。農閑的時候,大家喜歡晚飯后出來散散步、吹吹風,不再局限於自家的小院子。
通過科學地規劃和資金的精准投入,金馬村的人居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村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提升。這不僅是對金馬村的一次改造升級,更是對鄉村振興戰略的一次生動實踐。(念吉嬌)
來源:楚雄州煙草專賣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