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山庄繪就多彩鄉村畫卷

綿綿細雨中,沿著錯落有致的青石板路,走進中國農民詩歌藝術小鎮,一面題為“亂石尋詩 筆中詩意”的尋字組詩互動牆吸人眼球。看著別有一番詩畫韻味的街道,伴著農家屋檐滴答滑落的雨滴,繪成一幅頗具煙火氣的詩畫山庄圖,這裡便是以口夸村。
以口夸村位於雲南省楚雄市子午鎮,是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古村,古時又被稱為“夷方道”,記錄著馬幫的歷史。“以口夸”原名“雨求擴”,在彝語裡翻譯過來是“有清泉涌出的寨子”,后來村民念著念著便成了“以口夸”。
“我們村是國家級傳統村落。”說起以口夸村,子午鎮以口夸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唐正芝滿眼自豪:“我們想用建設‘詩歌小鎮’這樣的方式,引流更多的人進來入駐和旅游,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我們以口夸。”
詩歌妝點的以口夸村。張靜梅攝
美化環境,描繪詩畫山庄畫卷
紅牆、青瓦、鮮花,統一的村落色調、整潔的街道,這是走進以口夸村的第一印象。
“這幾年,我們村加強村鎮綠化,整個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改變,特別是今年年初,中國農民詩歌小鎮項目落地、建成以后,村民積極融入進來,對自家房前屋后進行美化,除雜草、栽花、處理污水,讓堆積的污水進入氧化塘。現在,我們村的環境越來越美了。”唐正芝介紹。
據了解,氧化塘是利用水塘中的微生物和藻類對污水和有機廢水進行需氧生物處理來淨化污水的方法。以口夸村通過氧化塘法利用村裡的天然條件因地制宜淨化污水,被淨化處理過后的清水還可以用來澆烤煙、油菜等農作物,讓村裡的農戶受益。
如今,隨著人居環境的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口夸村成為了子午鎮一道靚麗的旅游風景線。今年2月,以口夸村迎來了首屆楚雄驃川油菜花海文化節,正式翻開了鄉村旅游的“第一頁”。
產業增收,繪成詩畫山庄鮮亮底色
近年來,以口夸村通過“烤煙+油菜花”的輪作模式實現土地的有效利用,實現村民增收。4月烤煙移栽,11月開始種植油菜花,來年收了油菜籽,又可以開始新一輪的種植。一年下來,進行輪作的農戶不僅賣了烤煙,賣了菜籽,還滿足了自家人吃油的需求。
“烤煙+油菜花”的輪作模式,不僅實現了以口夸村農戶的增收,油菜花田的觀賞價值更是為中國農民詩歌藝術小鎮項目的實施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農家色彩。
隨著項目落地,以口夸村在引進一些商家入駐的同時,也鼓勵村民們自發開展商業活動。“我們村有個叫楊榮楷的農戶就開了一家農家樂,生意一直都很好。”唐正芝介紹。
楊榮楷是土生土長的以口夸人,知道村裡要發展旅游項目,便在2022年3月將老房子重新粉刷裝飾,做起了農家樂,當起了農家樂的老板。
“從開業到現在,店裡的生意還不錯,每天都有十多桌,旅游旺季一天可達三十桌。”楊榮楷說。
2022年,楊榮楷種植了10畝烤煙,又開展了玉米、水稻和烤煙的輪作。“烤煙採收后,我在田裡輪作了2畝水稻,正好夠家裡吃,再加上4畝玉米,家裡養的豬也就不愁吃了。”加上農家樂的餐飲、魚塘,楊榮楷開啟了老院子、新生活,走起了“務農+經商”的“致富路”。
傳承文化底蘊,繪就詩畫山庄多彩畫卷
素有“花燈之鄉”的以口夸村歷來都有跳花燈的傳統,特別是正月初八太平會,是以口夸村一年的盛會。“春節的時候,我們開始跳花燈,初二的‘開燈’,初八的‘收燈’,我們以口夸的祖先遷自鳳陽,所以‘開燈’必跳《鳳陽花鼓》,到了初八那天全村的人都要趕初八太平會,家家戶戶都會出來看耍獅子,非常的熱鬧。”唐正芝說。
2013年8月,以口夸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23年3月5日,中國農民詩歌藝術小鎮項目正式落地建成。
“中國農民詩歌藝術小鎮”項目的落地,讓以口夸村的詩人們擁有了新的歸屬,帕男詩社成為了以口夸詩人點墨揮洒的陣地。“每隔一段時間,還會有很多外面的詩人來開展吟詩活動,以口夸村也為很多單位、學校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了交流學習的場所。”唐正芝說。
倉稟實,禮儀興。現在的以口夸村,有優美宜居的環境、有多元發展的產業、有獨具特色的文化,風景線般的油菜花、承載著農耕記憶的石碾陀、揮筆弄墨的亂石尋詩,描摹出“中國農民詩歌藝術小鎮”的模樣。
為了給村子宣傳,村裡的年輕人紛紛自發拍起了短視頻,為自己的“小鎮”代言﹔聞名而來的游客在驃川油菜花田裡用美照刷屏了朋友圈,更是展示村庄的美,以口夸村真正變成了“以口夸”。
如今,這個驃川壩子的古老村落成為了獨具特色的詩畫山庄,用多元的色彩繪就出一幅新時代鄉村的美好畫卷。(蔡絢嶼)
來源:楚雄州煙草專賣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