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市小店“煥顏”有術

在雲南省宣威市花鳥街后門有一家小店,外表平平無奇,但裡面卻“別有乾坤”,擺放著許多飽含歷史的老物件,常常吸引人駐足觀賞。店主陳昌波是這家店的店主,十年前,為了生計,他在鬧市裡開了這個小店。初時,他對店鋪的管理講究一個“齊”字,百貨店裡貨物備齊,商品陳列擺放整齊,目標就是向其他百貨店看齊。
這樣打造出來的店鋪形象不差,但卻也和其他百貨店沒有什麼差別。宣威市煙草專賣局的客戶經理劉俊了解情況后,便給陳昌波出了個主意:“你那麼喜歡收藏東西,為什麼不把你的藏品放在店裡,打造一個特色店鋪。”劉俊的這番話讓陳昌波豁然開朗,於是便開始了“個性店鋪”的改造之路。
陳昌波打整店內綠植。胡珊珊攝
在設計店鋪時,陳昌波首先想到的是發揮好小店的休閑功能,在店鋪裡有意留出一塊空地,放上一張茶桌。他說:“中國人本來就有進門喝茶的待客之道,放一張茶桌不僅讓我閑暇時消磨時光,還可以讓客人進來歇歇腳,不管買不買東西,我都歡迎大家常來坐坐。”
除此之外,他還在店鋪裡造景,擺一張玻璃小桌,搭配豐茂的植物盆景,放上一套收藏的茶具,再把商品搭配著陳列在一起。客戶駐足觀賞的同時,也能把商品宣傳出去。
感受到特色裝飾對客戶的吸引后,陳昌波的改造便一發不可收拾。考慮到店鋪位置靠近花鳥街,中老年人流較大,還經常有人帶著小孩來逛街,於是他便根據客源特性開始調整改造。
他首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老物品,比如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馬燈、煙斗、照相機等,讓人們覺得熟悉又懷念,看到這些東西就能想起過去的歲月,加深親切感,拉近與客人的距離。其次,他還選擇一些具有紅色革命相關的圖片,增加教育意義,讓帶孩子的客人能夠借機給孩子“上課”。這樣一來,市場裡人數最多的兩類客人就被吸引到店。
陳昌波說,從前思維受到局限,從來沒想過往個性這方面打理店鋪,覺得別人的店是什麼樣自己就該弄成什麼樣,現在結合自己的愛好打造特色店鋪,吸引來更多人的目光,顧客也自然多了。(胡珊珊)
來源:宣威市煙草專賣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