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仙湖畔的“耕種三變”
在雲南省澄江市,有著“高原明珠”之稱的撫仙湖湖畔正在新建和改造千畝高標准農田,通過加快推廣測土配方、節水滴灌等新技術,積極推進“村辦企業”經營新模式,奏響“耕種三變”“協奏曲”,助力農業生產提質增效。
澄江市高標准農田鳥瞰圖。楊茂攝
新農田:農田變高標准田
4月12日,位於澄江市路居鎮的高標准基本農田項目區工程完成驗收,項目修建機耕路3條、蓄水池2個、管網1套。與普通農田相比,高標准農田畝均作物產能增加10%到20%,節水24%∼30%,節電30%以上,節藥19%以上,節肥13%以上。
據了解,2022年澄江市已完成龍街街道高標准農田項目建設,新建排水溝渠10條,總長度5.2千米,新建機耕路3條,總長度0.9km,土地平整面積2203畝。抗災能力強,農業生產條件顯著改善,高標准農田真正實現“旱能澆、澇能排、高產穩產、旱澇保收”,讓農民的收入更高、增收更穩。
工作人員對土壤樣品進行電導率檢測。陳志青攝
新技術:漫灌變“水肥一體”
為指導農戶科學施肥種田,澄江市煙草專賣局積極推進節水滴灌和測土施肥技術落地。2023年澄江市撫仙湖北岸規劃種植烤煙的1.2萬畝面積100%實施節水滴灌,田間整整齊齊鋪滿了黑色的滴灌帶,水肥混合液順著管道,流向各個澆灌帶,均勻滲入煙株根系土壤。
同時,澄江市煙草專賣局對壩區1.7萬畝農田進行土壤檢測,採集土壤樣品502個,檢測土壤物理、化學和養分性質。根據檢測結果,刻畫土壤養分空間分布狀況,結合根區一次施肥技術,在優化氮磷鉀配比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與滴灌節水模式高效融合的根區養分精准用量方案,讓農田吃上“定制營養餐”。
“以前栽種通常都是大水漫灌,用水量、用肥量都很大,成本高不說,還容易造成土壤板結。”澄江市右所鎮下秧郎村種植戶李兵說,“新技術既節水又節肥,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作物品質和產量都上來了。”
新模式:村辦企業“自我造血”激活集體經濟
近日,澄江市龍街街道左所社區村辦企業——澄江市某農業有限公司的金耳菌試種成功。走進菇房,菌棒上綻放出一朵朵金耳菌如花朵綻放,晶瑩剔透,煞是喜人。
不同於“塑料布牆+茅草棚頂”的傳統菇房,澄江市某農業有限公司的菇房是轄區內的閑置烤房。4座閑置烤房中首批試種了2100個菌包,6300個金耳菌迎來採摘期,產量可達1400公斤,按照市場單價25—30元計算,預計年銷售收入可達38萬元。一朵朵金耳菌,不僅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疙瘩”,也成為左所社區村辦企業壯大集體經濟的重要“引擎”。
除了種植金耳以外,該公司還通過“烤煙+羊肚菌”模式,積極探索農業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道路,形成具有標杆效應的集體經濟村辦企業。澄江市某農業有限公司監事李斌說:“我們將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盤活轄區內閑置資源,對有意向的群眾進行培訓后,帶領他們繼續探索野生菌的種植。”
村辦企業“自我造血”,為閑置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村民增收致富摸索出了一條新路。村民轉變身份謀發展,在村辦企業的領跑下,村民致富路上后勁十足。(陳志青)
來源:玉溪市煙草專賣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