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幫扶助力鄉村振興

“漲價啦、漲價啦……今年青豌豆的收購價格又上漲了,好的可以達到12元一公斤,平均差不多5.6元一公斤。”雲南省楚雄州武定縣高橋鎮西菊拉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何美貴激動地說。
眼下又到了青豌豆的收獲季,走進西菊拉村,田間地頭到處是村民採收青豌豆的忙碌景象。
西菊拉村地處楚雄州東北部偏遠山區,距武定縣城70公裡、距集鎮25公裡。以前,因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烤煙採收結束后的5個月時間裡,耕地很少種植小春作物,大都閑置。
隨著脫貧攻堅戰的勝利,村裡實現了道路“村村通、戶戶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西菊拉村逐步形成了以“烤煙+青豌豆”的融合發展模式,村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
村民正在採摘青豌豆。王菊華攝
產業幫扶帶動經濟增長
駐村工作隊員剛到西菊拉村時,了解到煙葉採收結束后隻有少部分條件較好的土地種植青豌豆、大麥等作物,其余大部分都閑置。為充分挖掘煙后閑置土地生產潛力,促進村民持續增收,駐村隊員絞盡腦汁、四處奔走。
經過認真分析和充分論証,結合當地實際和市場導向,煙草部門決定幫助西菊拉發展煙后青豌豆產業。2021年,投入30萬元幫扶資金,幫助西菊拉村民購買了2萬公斤青豌豆籽種,惠及6個村民小組100余戶農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籽種有了,種植技術也得跟上。當地請來技術人員指導和培訓村民種植青豌豆,駐村工作隊員與村民一起邊學、邊做、邊探討,漸漸成為青豌豆種植的行家裡手。青豌豆可收獲兩季——冬季和春季。2021年,西菊拉兩季青豌豆共種植1600畝,實現產值250余萬元。
西菊拉下村村民姑佔權介紹:“以前烤煙採收結束后,我家的土地只是零星種點青豌豆,大多基本閑置,收入很少。自從煙草部門免費給我們提供籽種、教我們科學種植青豌豆后,我家閑置的土地‘活’了起來,才發現這也是一筆不少的收入。”
“去年烤煙採收后,他們家一共種了18畝青豌豆,除去地租和成本,純收入5萬多塊,一畝收入3千多塊呢,是我們村青豌豆種植最多、收入也最多的一戶。”西菊拉下村小組小組長楊文先說。
“我們村去年賣煙收入有440多萬元,加上青豌豆的200多萬元,村民們都嘗到了甜頭,越來越多村民加入到種植青豌豆的種植隊伍中。像姑佔權這樣種植青豌豆的農戶共有65戶,而且我們村種植青豌豆甜度高、品質佳,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了。”何美貴說話間,臉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村民正在採摘青豌豆。王菊華攝
打通銷路“脈絡”穩增收
青豌豆豐收,但要賣出去才能實現增收。西菊拉村距離集鎮較遠,交通不便,如何暢銷青豌豆成了難題。
“我們村到集鎮來回車程要一個半小時,一來交通不方便,二來增加了運輸成本。要是能在村裡就把豌豆賣了就好了。”何美貴期盼地說。
鄉村如何振興?得從幫助村民排憂解難開始。得知這一情況后,楚雄州煙草專賣局安排30萬元專項幫扶資金,為西菊拉村建蓋了交易市場,打通了青豌豆銷售“最后一公裡”,村民們可以足不出村就把青豌豆賣了。
市場於2022年10月初動工,2022年11月底竣工驗收,該村以1萬元/年的租價將交易市場出租給當地村民鬆玉和,市場正式投入使用。
交易市場不僅打通了西菊拉村的青豌豆銷路“脈絡”,也打通了農產品的銷路“脈絡”。不僅解決了青豌豆出售難的問題,還可以繼續收購核桃、玉米、菌子、中草藥、土雞、土雞蛋……銷路通了,村民們也走上了促增收穩致富的大道。
因周邊村委會沒有交易市場,該交易市場也打通了周邊高姑拉、彎腰樹等村委會的農、特產品的銷路“脈絡”。
“自市場投入使用以來,共計收購了55萬公斤青豌豆,實現產值295萬元,受益農戶達200戶,其中含西菊拉村農戶126戶。”鬆玉和說。
此外,每年1萬元的市場租金,還增加了西菊拉村集體收入,用於增設公益性崗位和改善人居環境。
如今,西菊拉村探索構建煙葉與糧經作物協調發展的現代農業體系已初顯成效,農業現代化的美好畫卷正在徐徐鋪開。村民的生活插上了增收致富的“翅膀”,正越飛越高、越飛越敞亮……(王菊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