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雲南楚雄

基礎設施強 穩產增收忙

2023年04月25日11:33 |
小字號

走進黑苴村,微風吹過,田裡掀起綠油油的波浪,涌動著希望﹔走在麥田邊的機耕路上,一條條溝渠暢通無阻,誰曾想這卻是黑苴村人民過去的“夢”。

黑苴村位於雲南省祿豐市一平浪鎮西南部,地處黑苴河下游,土地平整、肥沃,水利條件便利,年降雨量900毫米,放眼望去,黑苴河由北向南貫穿全境。

黑苴河的水滋養了萬物生靈,卻在每年雨季,因地勢較低,大雨過后引發河水倒灌,而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排水系統,田裡的庄稼總是難逃被水淹的厄運。

祿豐市一平浪鎮黑苴村煙水工程。張靜梅攝

祿豐市一平浪鎮黑苴村“煙水工程”。張靜梅攝

排洪難,出行難,黑苴種田“難”

“過去一到六七月份,雨水一多,我們就開始擔心田裡的水果玉米,因為一旦被水泡,有病害不說,化肥流失后我們還要補施一次。”當地村民段培芳說。

段培芳介紹,每年一遇上大雨,村民們都要冒雨排水,才能減少一點損失。即便一下雨就去排水,但每年總是免不了一兩次的洪澇災害。每年因雨季洪澇造成的農作物減產、化肥成本增加等,全村的損失就在80萬元以上。

“最難的不是排水,是交通。”段培芳感慨道。過去田邊的路很窄,車子不能通行,每年農忙時節,農機無法直接開進去,就請人專門背進去,成熟時農作物難運出來,又請人幫忙搬出來。

豐收本是讓人期待和欣喜的事,但對黑苴村人來說,卻是喜憂參半的,這意味著又要請人搬運農機和作物了。離段培芳家田地最近的小路有150米,每年採收烤煙時都要請十六七個工,一筐一筐地背、一趟一趟地跑,腳上功夫少不了。

“人背馬馱的,自然辛苦。要是農機能開進來,我們就可以少請幾個工人,也能節省一部分費用。”段培芳略帶調侃地說,苦了半輩子,倒也沒什麼。說話時,她的眼睛裡亮晶晶的,像是眼淚,又像是希望的光。

對此,黑苴村黨支部書記武超嘆了一口氣說:“哎,那些年苦了大伙了,村裡一直都想修路、修排水溝,但因涉及面積廣,缺乏配套資金,這項工程就一直擱置了下來。”

洪水排出去,農機開進來,豐收不是“夢”

這樣的情況,在2022年有了轉機。了解到相關情況后,楚雄州煙草部門進行了充分調研,決定在黑苴村謀劃實施“煙水工程”,提高土地的防災減災能力,項目共投資400.64萬元,建成機耕路14條、長度8110米﹔溝渠14條、長度8207米﹔管道2條,共884米,實現了集“蓄、引、提、排”為一體的農田灌排。

“特別是在去年雨季,防洪排澇效果顯著。同時鋪設了疏水管道平時將多余的山水導入海資水庫,旱季來臨時,再將蓄滿水的水庫進行統一放水澆灌田地。”武超說,今年放了好幾次水,東邊的大麥、豌豆、蠶豆等收成都不錯,村民們晚上睡覺都要安穩一點。

機耕路一通,全村人不用再請搬運工,至少節約了一半以上的人工成本,再也不用疲於路途奔波。

交通方便了,就地交易成為了可能,車能入田,農民們就地銷售農產品,,不需要像以前一樣費時費力搬運。“如此一來,不但節約了成本,還保証了作物的新鮮,果然‘要想富,先修路’說得一點兒也沒錯!”段培芳說。

如今的一平浪,周道如砥,基礎設施強,穩產增收忙。據了解,一平浪“煙水工程”受益農戶288戶,受益面積3200畝,農作物產量和質量提升的實現雙豐收。“烤煙+水稻+豌豆”的土地輪作模式協同效應凸顯,不但實現旱澇保收,村民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更強了。(陳琪方)

來源:楚雄州煙草專賣局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