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昆明五華

破解群眾“急難愁盼”

昆明五華: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居民幸福感

2022年09月06日11:43 |
小字號

老舊小區改造是群眾高度關注、熱切期盼的民生工程,也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內容。在昆明市五華區,有著60多年房齡的雲南民族學院北院小區曾飽受雨天淹積水困擾,有居民自嘲是“逢雨必澇”、暴雨“看海”。現如今,完成改造后的雲南民族學院北院小區即便是遭遇大暴雨,也不會淹水。

位於民院路225號的雲南民族學院北院小區教職工宿舍區建於1958年至1995年間,最早的至今已經建成64年。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排水設施落后導致的排水不暢問題愈發凸顯,最后發展到逢大雨必淹,嚴重的時候,小區居民出行受困,蓮華街道出動皮劃艇轉移受困居民,通過抽水進行助排。雨天淹積水成為小區居民們共同的“煩心事”,每逢下雨居民都擔驚受怕,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

學府社區黨委書記付紅艷介紹,小區共有19棟,44個單元,490戶居民,小區居民以老年人居多,雨天淹積水的時候他們直接出不了門。

52歲的龍彩蓮在雲南民族學院北院小區21棟1樓居住了30年,她告訴記者,她住的21棟是整個小區地勢最低的地方,改造以前隻要一下雨,這裡都會被淹,也是淹水最深的地方。雨大一些、積水深一些的時候,腿腳不便的她回家都需要家人背。在她家牆上,還能清楚的看到之前淹水留下來的痕跡。

為從源頭解決雲南民族學院北院小區內澇問題,蓮華街道多次召集區水務局、業界專家召開協調會,分析內澇產生的原因,探討根治方案,多次實地勘察和對居民進行走訪,反復論証解決方案,最終對溝渠進行改造和清掏,增挖150方的雨水井和20方的污水井,並設置了兩台可進行自動抽排的抽水泵,自動監測水位及時抽排。

完成改造后,經過今年的雨水的考驗,小區再也沒有發生過內澇。街道了解到小區的供水系統鐵管埋在地下幾十年,跑水漏水情況嚴重,住戶家裡常出現不出水和水裡有鐵鏽鐵渣的情況,在改造中對供水管道全部換新,並解決水壓不足的問題,讓居民可隨時順暢用到干淨水。同時,平整了小區道路,重排了電線電纜,加裝了LED路燈,粉刷了樓道,新建了垃圾房,新修了小花園等,小區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積水的“頑疾”得以根治,新顏取代舊貌,老舊小區的居民們收獲著滿滿的幸福。

2021年以來,蓮華街道堅持以實際行動解決群眾“煩心事”,列出治理任務清單,將地上和地下一並納入改造,啟動242個庭院雨污分流和11個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工程。

蓮華小區是已經完成“地上和地下”全面改造的老舊小區之一。教場中路社區書記常雯介紹,蓮華小區是一個有30多年房齡的老小區,小區居住人群有老年人多、困難人員多、外來人員租住多的特點,此前是一個無物業管理、環境秩序較為臟亂的老舊小區。

通過改造,平順的瀝青路面延伸至單元門口,每個單元都安裝了防盜門,合理分配空間“騰挪”出了停車位,在居民活動廣場設置健身器材和供休憩的景觀長廊,規劃出了多個綠樹環繞的小花園,新建了涼亭和多個文化景觀,畫起了彩繪牆,還對小區消防設施進行添補、修繕了樓道、圍牆、新增非機動車棚、綠化提升、增設文體設施等,小區的安全度和舒適度都得到提升。

自實施庭院雨污分流和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以來,蓮華街道確定了“一院一策”的分類施策,每個小區改造都多次召開現場專題會和居民意見征求會,反復修改完善設計方案,有針對性地開展施工,盡量避免影響居民生活,力求做出最好成效,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需、我有所為”,蓮華小區和民院小區40棟1575戶11.6萬平的改造提升成果換來的居民笑臉和點贊,就是最好証明。

下一步,蓮華街道將繼續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強化服務意識,持續做好庭院雨污分流和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工程,不僅改造好,更要管理好,將實事辦在群眾心坎上,切切實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華區融媒體中心 楊武 昂杰)

來源 :昆明五華發布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