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

保山昌寧:傳統土陶迎新生

2021年12月23日16:39 | 來源:保山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昌寧:傳統土陶迎新生

  日前,隨著昌寧縣“昌陶·泥匠”第一窯400余件10類器型土陶成品出窯,昌寧傳統土陶工藝在20年后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

  當天一大早,得知傳統土陶迎來“新生”的土陶愛好者紛紛來到位於石佛山下山窪邊的“昌陶·泥匠”的制陶場地,一起回味昌寧土陶的故事。

  看著新出窯的土陶制品,“昌陶·泥匠”的創辦人李忠文開心地說:“終於成功了!雖然還有許多問題,但是這已經讓我們很興奮。我們找到的這些師傅基本都是20多年沒有再制作過土陶的老手藝人,現在能重拾手藝他們也很開心。這些不算太好看的產品,讓我們看到了昌寧土陶的未來。”

  陶器,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昌寧出土最早的陶器可追溯到漢代,現存於昌寧縣博物館內,作為儲藏器皿用於儲藏茶葉等物品。如今一些老年人依然保持著非小罐烤茶不飲的習慣,而小罐就是土陶的一種。

  在昌寧,有許多地方依然保留著與土陶有關的地名,如八甲碗廠、壇罐窯、大田壩黑爛壩碗廠等,都是昌寧歷史上主要的土陶制作場所,這些地名裡承載著一代代昌寧人的記憶。然而,隨著金屬、塑料、玻璃制品的廣泛應用,土陶用品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昌寧傳統手工土陶制陶工藝也被浪潮湮沒,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已近20年。

  長期在外地銷售昌寧茶的昌寧人李忠文,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了解到了昌寧土陶,就對這種工藝非常感興趣,產生了把這種工藝傳承下去的沖動。李忠文說:“昌寧‘昌陶’曾經非常興盛,只是在時代發展中漸漸退出了歷史舞台。我覺得作為昌寧人,應該將這種工藝和泥匠精神保存並延續、傳承下去。”

  經過一年多尋訪,李忠文終於尋到了6名曾長期制陶的匠人,成立了“昌陶·泥匠”,一邊回憶一邊探索制陶工藝。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大家的不斷努力,終於憑著記憶恢復出缸、盆、罐、壺、杯、碗、盞等器型,並創新出十二生肖等工藝擺件和花藝容器。現在昌陶這項消失多年的工藝不僅得以延續,還開出了“新花”。

  土陶匠人李茂超是右甸壩邊八甲碗廠人,年輕時就跟著老師傅學習制陶。在“改行”了20多年后,年近60歲的李茂超和他的手藝一起迎來了新的機遇。“原來以為,我們這個手藝怕是要失傳了,現在終於又有了傳承的機遇,說實在話我非常開心。”李茂超說,“我們祖祖輩輩就是做陶器的,我在很小的時候也做陶,雖然將近20年沒做,但那些基本的工藝還是記得的。現在有了這樣一個平台,我會和大家一起努力,把昌陶工藝傳承下去,把這個陶器做好,不讓祖輩遺傳下來的東西失傳。”

  首窯土陶產品開窯當天,李忠文精心挑選出了3套產品,無償給縣、市、省文化和旅游局捐贈各1套,並挑選出了1套產品進行現場拍賣。

  “在很多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昌陶又被重新制作了出來,慢慢地再請這些老匠人帶徒弟傳手藝,悉心傳承,不斷創新,讓它一直延續下去,將‘昌陶’延續好、傳承好、推廣好,努力讓‘昌陶’走出昌寧、走出雲南、走向全世界。”李忠文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吳再忠 施應發)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