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昆明五華

昆明五華南強街片區破解老街區改造難題

2021年12月22日10:10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華燈初上,昆明市南強街步行街人群熙熙攘攘,夜市小攤整齊排布在街道中央,兩旁餐廳、咖啡館、茶館人影婆娑……外來客人一定很難想象,這裡幾年前還是昆明有名的“老破舊”,曾經如城市“牛皮癬”一般讓人不舒服。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昆明市五華區護國街道黨工委以高質量黨建引領街區高品質發展的工作思路,將基層黨建工作貫徹到街區改造提升建設的方方面面,其中重點聯合祥雲街社區黨委整合轄區資源共駐共建,探索黨建引領居民自治,早日讓街區居民群眾實現宜居安心的目標。如今,通過切實辦好一件件小事、實事,昔日“老破舊”的南強街片區煥然一新,變成了一處激發老昆明人懷舊的熱門打卡地。

破瓶頸,失管院壩實現自治自管

南強街老舊居民院壩雖位於城市中心,但是由於建成時間久遠,環境衛生差、管理缺失、安全隱患突出。為破解治理困境,街道和社區聚合各方資源力量,幫助院壩成立了自治管理小組,自治管理小組多次組織召開協商會議,在街道、社區的支持下實現了老舊院壩的基礎設施改造和整體環境提升。院壩內設置居民“問題牆”“回音壁”,建立業主微信群,制定院壩管理公約及居民議事規則,以往無人問津的失管院壩逐漸實現自治自管。

在頭道巷38號院壩居住20多年的陳金生大爺現在是院壩自管小組的副組長,他介紹:“以前環境很不好,居民缺乏安全感。現在我們隻要發現問題,在社區黨委的支持下,院壩自管小組就組織召開業主大會,想辦法一起解決。我們依靠民主協商已經解決收取院壩物業費、公共設施維修費、水費的問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為了徹底解決老舊院壩“獨立不成小區,捏攏又相互隔離”帶來的組建難、自治難、管理難等問題,社區黨委通過“院壩議事會”、院壩居民大會等形式聽取居民及租戶意見。最終於2021年初全面推動南強街94號“聯享特色院壩”項目,將南強街94號與護國路24號院壩的隔牆打通,使兩個院壩串聯形成1個整體院落。在此基礎上,街道積極發動物業公司黨員參與居民區網格治理,推動社區、物業、居民區黨員“三向進入、交叉任職”。先后組建由物業公司黨員、社區黨員、居民代表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紅色物業志願服務隊、開展“一對一”結對共建、引入“智慧+”管理系統、推進“居家醫護”等,實現老舊院壩智慧化管理。

活路子,老舊巷道煥發生機活力

“以前這裡是汽車零件廠的老廠房,倒閉以后被隔成幾十個小單間租給小商販。租戶多、人員雜,垃圾隨處可見,蒼蠅滿天飛。”站在履善巷8號院門口,祥雲街社區黨委書記趙煥瓊回憶說。履善巷始建於清代,是連接南強街和護國路的南北通道,但道路狹窄且一頭封堵已有17年,路面坑窪臟亂。

“履善巷8號好了,整個履善巷就好了。”社區黨委意識到,抓好履善巷就抓住了社區環境整治的“牛鼻子”。為此,護國街道黨工委、祥雲街社區黨委聚焦問題和矛盾,組織建立黨員、群眾、商家企業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共同發力的平台機制,建立居民代表大會、協商議事會、工作協調會“三會”參與機制,履善巷的整體提升改造也隨之展開。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履善巷不僅完成以8號院為代表的臨街危房改建,還引入特色民宿酒店及特色小吃店,甚至引入專業公司重新鋪設下水管網、修繕路面、種植花卉,堵塞了17年的履善巷打通了,實現南強街至護國路交通循環。

街道、社區還積極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先后打造“紅色茶座、紅色講壇、南強街88號紅色庭院劇場”3個街區紅色陣地,強化品牌效應,形成以紅色文化促進街區經濟發展繁榮的“樣本”。如今,改造一新的履善巷與網紅南強街形成前后呼應。在履善巷成功改造的基礎上,南強街背街端仁巷的整體風貌提升也在進行中,隨著品質酒店和餐飲企業紛紛進駐,曾經清冷、雜亂的小街巷變成了昆明人眷念懷舊的文藝小巷,南強街區從“老破舊”變成昆明市最燃的“夜間經濟”地標帶,老街舊巷煥發了新的生機活力。

護國街道轄區有“三個集中”,即商務樓宇街區集聚、歷史文化資源匯聚、老舊居民院壩集中。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街道黨工委聯合祥雲街社區黨委共同探索“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破解老舊街區治理困局,將社區自治管理端口前移至街區居民院壩小單元,街道、社區黨組織和居民自治組織疊加形成合力,建立共抓教育學習、共同為民辦事、共享治理成效、共助街區發展新格局,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並實現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加快依法治區、共建和諧社區進程。同時,護國街道黨工委、祥雲街社區黨委整合了各類資源,以豐富的夜間經濟活動聚人氣促消費,打造街區文化旅游、文藝創作、休閑觀光新品牌,讓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落地見效。(楊奇美 五華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