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晉寧沙堤:水稻抽穗荷花盛開 鄉村美景如畫來

為保護滇池,滇池南岸的昆明市晉寧區沙堤村於去年12月底將村裡的所有大棚拆除,種上了無污染的油菜花、水稻和蓮藕。立秋后,這裡的水稻抽了穗,蓮藕開了花,一個名為“田園花汪”的鄉村旅游項目在這裡“發芽”,呈現出田園風光秀,鄉村振興美的詩意畫卷。
荷塘美景。
今年,晉寧雨水充沛,在雨露的滋養中,滇池南岸的沙堤村,景色迷人,潔白的蝴蝶在稻田裡上下翻飛,靈動的翅膀襯得這片綠更加純粹﹔田埂的柳樹上,停著幾隻白鷺,遠遠看去,就像三三兩兩的白花零散地開在枝頭﹔清澈的水裡,時常響起各種昆虫和蛙類的鳴叫﹔田野裡的水稻,稻穗灌足了漿,粒粒飽滿,再過兩個月就可採收﹔10余個農民在800多畝的“稻海”裡忙碌、除草﹔130余畝的水面上靜靜的綻放著碧翠欲滴的荷葉……這一幅美麗的畫卷,匯成了一支田園交響樂,還原了當年滇池周邊水清天藍的景象。
90后沙堤村民李婭雲說:“小的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家鄉大片的水稻,那個時候滇池的水那叫一個清,天熱時還能‘下海’洗澡,但是到上初中時,由於各種原因,滇池水質就慢慢變得不好,比較渾濁了。而現在,拆了大棚,建起了截污管網,明顯感覺,滇池的水又清澈了許多。”
田園阡陌。
最開始,靠近滇池邊的沙堤人是靠捕魚為生的,后來上岸種植水稻,從2000年開始,村民們大力發展經濟,在這片土地上搭上大棚,種蔬菜和花卉,村民們的經濟收入是一年比一年好,但種大棚菜需要施用化肥和農藥,其中所含的氮、磷會污染水質。
隨著滇池治理的加強,滇池禁漁政策的出台,沙堤人不能“下海”撈魚,大棚種植蔬菜、花卉污染大,農業的轉型升級成了必然趨勢。去年12月,為徹底解決滇池的面源污染,沙堤人成為了滇池沿岸村庄最先拆除大棚的村子,開始轉變發展觀念,恢復種植水稻、油菜、蓮藕等傳統農作物,給土地休養生息,今年共栽種了800余畝水稻及130余畝蓮藕。
水稻抽穗。
沙堤村監督委員會主任鄭坤介紹:“通過恢復種植傳統農作物,不施肥不撒藥水,促進水質的改善。”
如今,沙堤更是將村裡2520畝土地全部流轉出來給一家公司,返璞歸真,打造成名為“田園花汪”的鄉村旅游項目。目前,這片土地正在進行規劃,提升品質,將現在的泥巴田埂路改造成光滑的水泥路,將老房子全部改造成傳統民居,做特色農家樂或者是民宿,重現沙堤原貌的同時,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真正實現一產和三產的融合發展。
田園風光。
大棚拆除,改善了生態,但農民們的經濟收入又如何呢?據了解,拆了大棚,土地流轉后,村民們的經濟收入主要有幾塊構成:一是土地流轉的租金 5250元/畝,每三年遞增一次,每次不少於15%﹔二是村民外出到附近的企業務工﹔三是外出租地。沙地村村民年收入從單純捕魚時的2000元達到了現在的14000元。(劉 佳、宋光旭 、李婭雲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