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晉寧:礦山披新綠 村民錢袋鼓

礦開採到哪裡,復墾植被就跟進到哪裡,恢復生態,不留遺憾。近年來,在昆明市晉寧區委、區政府的指導下,磷礦企業加大投入、加大力度進行礦山生態修復,再造秀美礦山新環境。在常規礦區修復的同時,探索復綠新模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帶動周邊35個村、5000多村民脫貧致富。如今的礦山已搖身一變成為綠野漫山、欣欣向榮的“金山銀山”。
晉寧區進行礦山生態修復,再造秀美礦山新環境。
修復礦山生態 留住綠水青山
走進位於晉寧昆陽磷礦採礦排土回填區之一、進行生態修復建成的海拔2260米足球場,目光所及,皆是綠意。這裡空氣清新、樹木成蔭,耳邊不時傳來鳥兒清脆的鳴叫聲,讓人仿佛置身於森林公園之中。眼前的景象很難與之前塵土飛揚且荒涼的排土回填區聯系起來。
“礦山復綠后,生態系統逐漸變得完善,物種更加多樣了。現在我們經常能看到野雞、鬆鼠、蛇、老鷹、野兔等小動物出沒,還有很多之前沒有的動物也來了,我作為礦山修復的一員,感到非常自豪。”某磷礦副礦長熊光錦說。
排土回填區足球場復綠建設只是該企業礦山復綠的一個小小縮影。截至目前,該企業累計投入復墾植被資金11.06億元,植樹造林5.3萬畝,土地可復墾植被率達到94.06%,土地復墾植被率平均值為70.1%,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公司所屬昆陽磷礦、晉寧磷礦、尖山磷礦均入選“國家級綠色礦山”。
晉寧區進行礦山生態修復,再造秀美礦山新環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從原來的礦山開採,晴天是灰,雨天是泥,到現在不論晴天雨天一年四季綠油油。在礦山開採復墾植被的過程中,從工業反哺農業、扶持集體經濟、提供勞務和就業等多方面,構建了企地和諧共建、互利共贏發展新格局。
晉寧區漢營村委會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畢瓊芬說:“在開採的過程中村民配合礦山搞運輸,有了運輸的收入﹔在綠化植被的過程中,村民也參與其中,每個月有固定工資﹔還有其他人在礦山不同的崗位上打工,都領著相應的工資。每一個家庭都有收入,村民生活向富裕小康邁進了一大步。”
在做好礦山生態修復的同時,該企業也在積極探索新模式,從原來簡單的修復復綠引入了科技含量較高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區。示范區佔地面積約1000畝,種植面積400畝,採取無土栽培、廢水零排放全智能化管理,目前花卉單畝產值達到16萬,遠遠超過土栽單畝產值,帶動了周邊近1000戶種植戶就業增收,助力鄉村振興,以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王瑞雯、張 迅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