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雲南省科協

臨滄市科協:創新驅動發展  踐行科技為民

2021年08月19日11:11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雲南省臨滄市科協緊緊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主題,以黨建帶科建,緊扣主責主業,針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科普需求和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趨勢,利用優勢資源,多領域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將黨史根植於民、將科技惠及於民、將科普宣傳於民,全面提升臨滄市公民科學素質,為“三個示范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專家學者指導學員完成選題項目。

突破技術瓶頸,增強創新能力。長期以來,臨滄市中小微民營企業由於規模偏小,生產技術落后,創新能力較弱,缺乏核心技術支持等因素影響,導致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營銷網絡和品牌建設滯后,市場競爭壓力大。8月,臨滄市科協按照黨史學習教育系列活動部署,為民辦實事,積極承辦了由省科普資源信息中心主辦的雲南省2021年一線創新工程師(臨滄站)培訓班。培訓邀請黑龍江省創新方法學會、東北林業大學、大慶油田等單位的5名碩士生導師和專家學者進行授課,在為期6天的培訓中,來自20余家中小微企業的70余名學員,通過專題講座、小組研討、項目輔導,學習了TRIZ理論的原理、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法與分析、TRIZ在管理領域的應用等技術創新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培訓結束后,參訓學員紛紛表示,此次培訓是科協為企業解難事、辦實事的具體體現,讓大家培養了創新思維,學到了創新方法,為今后企業有效突破發展技術瓶頸,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內生動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

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雲縣后箐彝族鄉玉碗水村是臨滄市科協“挂包幫”定點扶貧幫扶村,2018年該村順利脫貧摘帽,在鞏固好脫貧成果的同時,如何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持續穩定地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滿足群眾對產業發展的科學技術支持,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臨滄市科協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主動作為,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分析該鄉自然資源和農業產業優勢,先后組織24人/次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到該鄉的8個村開展12場次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讓800余名農戶,通過理論講解和實踐操作,學習到了青花椒種植、澳洲堅果管護、蠶桑養殖技術、米蕎種植、茶葉管護技術等科學技術,為決勝全面小康,合力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的“振興共同體”注入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臨滄市科協干部向群眾發放宣傳資料。

深入基層一線,普及科學知識。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臨滄市科協以科普大篷車為服務載體,深入基層一線,開展科普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鄉村的“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先后組織50人/次的科普志願者和黨員干部,到臨翔區、永德縣11所中小學校,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普志願服務活動﹔到雙江自治縣開展“百年回望: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發展”為主題的全國科技周重點科普活動﹔到雲縣、鎮康縣、滄源自治縣協調配合開展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中國流動科技館—體驗科學”臨滄市第三輪巡展活動。活動通過,科普講解、擺放展板、懸挂橫幅、播放視頻、現場咨詢、科普展具展示、發放宣傳資料、科普小劇場等方式,將科普知識、百年黨史、新中國史、反邪教、疫情防控等內容,向35000余名中小學師生、群眾和干部職工進行宣傳普及,切實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科學觀,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進一步推動全社會形成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推廣先進技術,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捍衛科學尊嚴的良好氛圍。

運用新媒體,延伸科普資源。為使黨史學習教育、科學知識普及“零角度”縱橫覆蓋,臨滄市科協,積極運用“科普臨滄”公眾號、“科普臨滄”視頻號、“科普中國”APP,以及在全市8縣(區)學校、社區、村委會投建的126台科普e站、“科普臨滄”數字電視點播平台等新媒體平台,向“四大人群”精准推送黨史、時政、科學、生活、百科、前沿技術、應急科普等內容。目前,共制作《重溫紅色科學路》專欄10期、發布《中國科學先驅—傳承時代影像》視頻46部、轉載《創新中國實力》主旋律文章36篇,參與中國科協網上會史陳列館黨史學習教育46次,上半年各平台瀏覽量共667017人次,獲贊77018次。(趙翔 文�圖)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