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保山專場答記者問

2020年07月29日16:32  來源:保山日報
 
原標題: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保山專場答記者問

  ——中共保山市委趙德光書記回答

  問:請問趙德光書記,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是脫貧攻堅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保山市在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方面有不少的生動實踐,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剛才書記提到了施甸縣木老元鄉“五個群眾說了算”,請你介紹一下具體做法是什麼。

  答:非常感謝你的提問!

  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深刻指出,要堅持“富腦袋”和“富口袋”並重,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加強開發式扶貧同保障性扶貧相銜接。這一重要指示,為我們深化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增強貧困群眾發展內生動力提供了重要遵循。

  引導貧困群眾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提高貧困群眾自我脫貧能力一直是我們脫貧攻堅中的重點,通過這幾年的實踐,我們有不少有效的做法和生動的案例。施甸縣木老元布朗族彝族鄉“五個群眾說了算”,具體做法是:一是干不干,群眾說了算。圍繞建設村民活動廣場,通過召開群眾會聽意見,讓群眾知曉需要自籌一部分資金、拆除私搭亂建的一些違章建筑、讓出部分土地,到底干不干,群眾說了算,堅持村民小組決議的原則。二是干什麼,群眾說了算。以人居環境提升工作為例,涉及“七改三清一建”工作如何開展,由群眾說了算,形成集體決議並向村黨總支提出申請,由村黨總支牽頭,項目指揮部、理事會、駐場技術人員進行實地丈量和規劃。三是如何干,群眾說了算。一方面,活動場所、道路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嚴格按照法定項目實施程序實施﹔另一方面,房屋改造、綠化、村庄衛生維護等,可由理事會統一找施工隊或農戶自己干,由群眾自己商議決定。四是有問題如何解決,群眾說了算。在農村環境整治中,涉及佔用土地、農用房和危舊房拆除都沒有補償款等矛盾問題,通過村黨總支牽頭,依托項目理事會召開群眾會商議化解,變“要我實施”為“我要實施”,群眾自發拆除村庄內的兩違建筑24000多平方米,家家戶戶改廁改圈,房前屋后種上了各種蔬菜和果木。五是建后如何管理,群眾說了算。通過召開群眾會議決定,項目建后如何管理群眾說了算。如:村庄綠化實行“三包”政策,按責任區域包保到戶,農戶包種植、包成活、包管理﹔衛生維護實行農戶“三包”,農戶包區域、包清掃、包維護﹔最終形成村規民約,農戶自覺遵照執行。

  5年來,木老元鄉一直堅持“還權於民”,提出五個“群眾說了算”,布朗族群眾思想發生了很大改變。當地村民先后主動讓出土地300多畝、山林1000多畝﹔每年考上大學的人數較2014年翻了10倍。現全鄉4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1.51%降為0.63%。

  總之,群眾最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隻有將群眾願意干和必須干有效結合起來,把“主權”交還群眾“讓群眾說了算”,並形成行之有效的鄉村社會治理機制,才能真正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

  ——中共保山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趙國志回答

  問:我想請問保山市委組織部趙國志常務副部長,保山市在黨建扶貧“雙推進”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中,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近年來,保山市始終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任務,健全工作機制、加大政策扶持、積極探索實踐,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5年初,全市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827個村(社區)實現了有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但絕大多數村(社區)發展集體經濟的基礎還比較薄弱,還存在停滯、倒退、萎縮的風險。特別是剩余的123個村(社區)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是典型的無資源、無資金、無資產的“三無村”,這成為了我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老大難”“硬骨頭”。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一手抓銷號清零、一手抓鞏固提升”的原則,強化黨建引領、壓實工作責任、創新探索實踐。

  第一,健全工作機制。2015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先后研究制定下發《關於加快消除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的意見》《關於在全市大力推廣“山邑模式”全面推進強基惠農“股份合作經濟”的通知》等制度性文件,明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同時,制定出台“當年有經營性收入的‘空殼村’,可從年純收益中列支10%用來獎勵村干部﹔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出突出貢獻的村干部,在公務員招錄時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發展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二,加大政策扶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2015年以來,共向上爭取到中央財政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9000萬元,邊疆黨建長廊“四位一體”建設試點項目資金6500萬元。同時,市縣財政投入資金4460萬元,創新工作思路,積極探索資產租賃型、股份合作型、抱團取暖型、產業帶動型、物業管理型、有償服務型、異地發展型、招商合作型、旅游創收型、資源盤活型“十種模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截至2019年底,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了1.26億元,950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了5萬元以上。

  第三,持續鞏固提升。今年以來,我們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消除一批薄弱村、實施一批項目村、打造一批示范村、建成一批實力村、發展一批經濟強村”的思路,在全市持續總結推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十種模式”,嚴把“驗收關”“質量關”“審計關”,可確保到今年年底全市村級集體經濟收入30萬元以上的村(社區)達到100個以上,力爭50萬元以上的村(社區)達到50個以上、100萬元以上的村(社區)達到15個以上。

  非常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們對保山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關心關注!謝謝!

  ——保山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何樹林回答

  問:請問農業農村局的何局長。據了解,保山畜牧業發展較好,特別是生豬、肉牛產業發展排在全省前列,請問近年來保山如何圍繞畜牧業發展來保障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助力脫貧攻堅?

  答:畜牧業是保山的傳統優勢產業,保山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畜牧業發展。全市5個縣(市、區)中有4個是國家生豬調出大縣。2019年,保山生豬存欄、出欄和肉產量均居全省第3位﹔肉牛存欄居全省第4位,出欄和肉產量居全省第3位﹔全市畜牧業產值111.7億元、佔國民經濟總產值的11.6%﹔在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99元中,畜牧業收入2024元,佔16.2%。

  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2019年末全市生豬養殖覆蓋農戶18.8萬戶75.3萬人,其中卡戶5.7萬戶23.2萬人,人均增收1353元﹔肉牛養殖覆蓋農戶10.1萬戶38.1萬人,其中卡戶2.2萬戶9萬人,人均增收1986元,畜牧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們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高度重視產業發展。保山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生豬和肉牛產業發展,從全局上部署、戰略上謀劃、財力上支持、舉措上創新,高位推動生豬和肉牛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近年來,先后出台了《關於加快山地牧業跨越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肉牛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為生豬和肉牛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在生豬產業上,從2016年至今爭取到生豬外調大縣獎勵資金9134萬元,用於生豬生產環節的圈舍改造、良種引進、飼草料基地建設等方面﹔在肉牛產業上,從 2020年起,市級財政連續5年每年安排2000萬元肉牛產業發展資金,主要用於能繁母牛保險、體系建設、貸款貼息及擔保費用、肉牛標准化規模養殖場建設等補助。同時,隆陽區、騰沖市、昌寧縣和施甸縣爭取到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資金1.9億元,用於畜禽糞污收集、貯存、處理、利用等環節的基礎設施建設。五縣(市、區)也積極整合資金扶持生豬和肉牛產業發展。如龍陵縣已累計安排各類涉農整合資金專項支持肉牛產業發展1.57億元,協調到位各類融資貸款0.85億元。

  三是加大技術培訓。圍繞生豬和肉牛產業發展,市縣兩級組建了18個產業扶貧專家組,安排了1351名產業發展指導員,深入貧困村開展生產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今年已組織1195場次培訓,培訓4.76萬人次﹔其中市級抽調6名高級畜牧師,到全市35個肉牛養殖重點鄉鎮開展肉牛養殖綜合技術培訓,培訓肉牛養殖戶2069人次。

  四是創新養殖方式。在採用“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等畜牧產業扶貧模式的基礎上,保山探索出“寄養”“賒養”“代養”“托養”等利益聯結機制,助力貧困戶養殖增收脫貧。如保山魚和公司實行“公司代養”“借母還子”兩種飼養模式,保山市勤豐公司探索出母豬寄養、仔豬賒養、仔豬托養三種養殖帶貧增收模式。

  五是積極招商引資。成功引進上海東方希望、上海鵬欣等知名農牧企業落戶保山。目前,上海東方希望公司在隆陽、昌寧各100萬頭生豬全產業鏈項目推進順利,已經完成了公司注冊,開展了地塊勘探設計、圈定用地紅線,土地測繪、青苗評估等相關工作,簽訂了土地租賃合同,林勘報告、環評報告、水保方案正在報批,8月初將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可為生豬的可持續發展以及貧困戶的穩定脫貧致富提供重要基礎。

  ——保山市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司莫拉佤族村)黨總支書記趙家清回答

  問:我想請問司莫拉佤族村的趙家清黨支書。今年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司莫拉佤族村考察時指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大力推進鄉村振興,讓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請問現在的司莫拉佤族村有哪些變化,未來怎樣帶領村民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答:今年1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我們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考察慰問,全村群眾特別振奮,感覺幸福來得太突然了,大家都激動不已!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村脫貧攻堅工作給予了肯定,他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

  過去,司莫拉佤族村是典型的貧困村貧困寨。全村有農戶73戶29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16戶69人。為了讓我們佤族群眾徹底擺脫貧困,同全國人民一起共同邁入小康社會。2014年以來,各級黨委政府給予了大批項目扶持,投入資金1700萬元,幫助我們硬化了村寨道路,實施了“農改危”“扶貧安居”“廁所革命”等項目,對整個寨子人居環境、佤寨風貌、村寨亮化等方面下大力氣進行了規劃改造。現在的司莫拉佤族村,不僅走村串寨都是硬化路,而且家家都住“安居房”,戶戶環境“美如畫”,並且還將寨子建成了國家3A級景區。

  寨子外部環境改善了,內部則通過創辦產業合作社、舉辦各種職業技能培訓等一系列的“活血”措施讓村民收入直線提升。2018年司莫拉佤族村貧困戶全部脫貧退出,在2019年佤寨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1670元,寨子徹底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村民走在了幸福的小康路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我們村考察慰問時指出:“鄉親們脫貧只是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大力推進鄉村振興,讓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讓我們司莫拉佤族村感到更加幸福的同時,也讓這個藏於深山人未知的幸福佤寨聞名全國。現在到司莫拉佤族村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平均每天能達到千余人次,鄉村旅游成了村民增收的新途徑,村民的旅游收入日益增多。

  半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讓幸福的司莫拉佤族村更加幸福。保山、騰沖兩級市委市政府經多次調研,決定以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區為總目標,以5A級景區標准來進一步規劃建設我們司莫拉幸福佤鄉,形成旅游+農業+文化的模式,最終實現農民增收、集體經濟壯大和區域發展,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

  今年6月,我們成立了司莫拉幸福佤鄉旅游專業合作社,群眾通過房屋土地入股,在其中布置不同的業態,如土陶體驗、藤編體驗、根雕制作等項目,讓群眾自己既當解說員獲得工資性收入,又當老板獲取銷售收入,年底還有股民分紅,全力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像村民羅愛艷,原來在城裡務工從事體力勞動,從早忙到晚到家隻想休息,現在在村裡當講解員,每月都能有2000元的工資收入,平時還可以照顧老人和孩子。

  要富“口袋”先富“腦袋”。我們利用村組會、火塘會等村民會議不斷領著群眾講機遇、講政策,從思想上解放群眾,讓“我要干”“我想干”的意識植根於每一個村民心中。並多次在寨子裡開辦了廚藝、茶藝、電工、民宿、鄉村旅游等培訓,多措並舉,提升發展鄉村旅游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全村有114名村民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實現月收入4000元以上。

  目前的司莫拉佤族村家家入合作社,戶戶興產業,人人謀發展,集體與群眾“雙增收”、強村與富民“雙推進”,正朝著小康的目標奮進。今時今日,司莫拉群眾“日子過得像大米粑粑一樣甜”,未來我們將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讓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謝謝大家!

  ——保山市高黎貢山旅游度假區百花嶺村“鳥導”葛寶智回答

  問:我想請問高黎貢山百花嶺村的“鳥導”葛老師。這幾年很多媒體都關注和報道了百花嶺村生態扶貧和觀鳥經濟的發展,我想請你給我們分享一下生態扶貧給當地村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答:大家好!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向大家介紹生態扶貧給我自己以及我們百花嶺村帶來幸福生活的故事。

  我們村是高黎貢山裡的一個小山村,以前是一個特別貧困的地方,村民們的生產生活大多是入山砍伐、採摘、打獵,靠山吃山在這裡成了再尋常不過的事。以前我們村去趕集要到10公裡外的地方,人家都笑話我們村的人:“山裡人也會出來趕集啊”,如果誰家有女兒要是嫁到我們村,都得哭好幾天。

  1995年,中國第一個農民生物多樣性保護協會——“高黎貢山農民生物多樣性保護協會”在百花嶺村誕生,在黨委政府和協會的引導下,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逐步增強,生態一天天變好,村子周圍的鳥也多了,陸續有人到村裡來拍鳥觀鳥,觀鳥經濟就這樣一步步發展起來了,村民們也嘗到了生態保護的甜頭,日子也紅火起來了,從“獵鳥人”變成了“護鳥人”。百花嶺村觀鳥經濟的發展正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

  有一天,我和我們村的“鳥導”大劉聊天,我問他今年鳥塘收入怎麼樣?他說:“每年我都在當‘鳥導’,每天都帶著不同的客人去山裡拍鳥,有時候還需要給觀鳥愛好者做飯送飯到鳥塘,我和媳婦兩個人都快忙不過來了,家裡還養著雞和豬,沒那麼多精力來管理了,而且成本也大,我們都想把豬賣了專心管理鳥塘。”這是我們村在生態保護好以后給村民生活帶來變化的一個縮影。

  我們村裡還有一個鳥塘塘主小熊,他爸爸生病去世了,欠了很多債,他通過觀鳥認識了一位搞遠洋貨輪的觀鳥客人,在這個客人的幫助下他在貨輪上工作兩年,家裡老婆繼續在家經營鳥塘,很快就把債務還清了,並且買了一輛車,前不久又剛換了一輛,專門接送觀鳥客人掙錢,收入增加了,也不需要再到外面打工。

  現在,每年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觀鳥愛好者,來到我們村觀鳥,如:新加坡、加拿大、泰國、印度、英國、美國等。以前笑話我們的那些集市上的人,賣菜的、開小餐館的都會問我們村游客多嗎?隻要說人很多,他們就會多拿些菜或者特產來村裡售賣。以前舍不得把女兒嫁到我們村的隔壁村村民都會問:你們家有鳥塘嗎?

  這幾年,在黨委政府的大力幫助和扶持下,百花嶺村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到村裡來拍鳥的人不斷增多,觀鳥經濟不斷成熟壯大,陸續形成了“背包、鳥導、餐飲、銷售、民宿、物流”等一系列的旅游服務,逐漸形成了觀鳥產業體系。

  我們家所有人現在都從事觀鳥產業相關的工作,由於生態越來越好,村子周圍鳥類、昆虫等自然資源越來越豐富,我自己也在不斷地學習鳥類、昆虫等知識,平時除了給國內外觀鳥人做“鳥導”,我還做自然教育、周邊旅游、土特產銷售等業務,收入也比之前增加了很多。通過觀鳥經濟,我認識了很多世界各地的朋友,他們幫助我開闊了眼界,給了我很多好的意見建議,現在對未來我也有很多規劃和打算,我希望通過努力能讓我的家鄉發展得更好。

  各位領導、記者朋友們,真誠邀請你們到百花嶺來邂逅各類美麗的小精靈,領略秀美的自然風光,體驗濃郁的民族風情,共同探討生態文明建設。也真誠希望新聞媒體的各位朋友們一如既往地關注、支持我們,為我們多提寶貴意見建議。

  謝謝大家!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