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裡”上的鏗鏘足音 江城縣沖刺脫貧攻堅

2020年01月17日15:26  
 

通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3個貧困鄉(鎮)42個貧困村退出,9700戶37876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末的33.88%降至0.95%。

這是記者日前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採訪時獲悉的一組讓人振奮的數據。亮眼的數字,源於全縣上下勠力攻堅的一個個實招,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各族群眾……各方力量同心同向,昔日栽下的扶貧之樹次第花開、結果。

盡銳出戰 匯聚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人心齊,泰山移。”脫貧致富不僅是貧困地區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如何更加廣泛、更加有效地動員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匯聚形成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是其中的關鍵。

脫貧攻堅開展之初,江城縣就樹立了構建大扶貧格局的思想,高度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駐村工作隊以及社會力量的重要作用,積極挖掘和整合社會扶貧資源,廣泛凝聚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其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增添了一支“生力軍”。

對此,江城縣嚴格落實“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竭力在脫貧攻堅一線匯集精銳,把脫貧攻堅一線當作轉變作風、檢驗干部、錘煉品格、磨煉意志、增長才干的“大熔爐”,激勵全縣干部職工在脫貧攻堅一線擔當作為。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指揮調度機制,選派7名縣處級領導分別任7個鄉(鎮)的脫貧攻堅指揮部第一指揮長,44名縣處級領導挂鄉包村,選優配強駐村扶貧工作隊伍,派駐駐村工作隊員176人、村級項目工作隊員565人、新增派駐組工作隊員242人,選派分片包組干部243人,共計派駐一線扶貧干部1225人,做到所有村民小組駐組全覆蓋。

與此同時,制定出台了《江城縣關於舉全縣之力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江城縣關於打贏精准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方案(2018—2020年)》《江城縣脫貧攻堅返貧風險防控實施辦法(試行)》《江城縣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促進農戶增收實施辦法(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脫貧攻堅指明方向,提供政策保障。

多年來,中央單位定點幫扶累計投入0.54億元,東西部扶貧協作累計幫扶1.09億元﹔4家省級部門、12家市級部門、89家縣級部門挂包村組,省市縣鄉3137名干部職工幫扶貧困戶全覆蓋,扎實開展“挂包幫”“轉走訪”活動,干部職工深入開展幫扶,對農業戶籍農村常住農戶實行全面挂聯,宣傳政策,增進感情,解決困難,激發動力,一線扶貧力量明顯加強,打通了精准扶貧“最后一公裡”。

深挖窮根 多措並舉助力帶貧益貧 

全面打贏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重點在於找對路子、開好方子。作為雲南省27個深度貧困縣之一,江城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強化“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立足資源優勢,聚焦產業扶貧,按照“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創新實施“5121”模式,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基層組織+基地+農戶”的產業開發模式,目前建成了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基地120余萬畝,農村人口人均擁有產業面積10畝以上,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脫貧根基更加穩固。

“除了家裡的20畝樹,我和老婆還在這裡管理著4000多棵樹,每年收入都不會少於6萬元,公司會定期對我們進行技術和管理培訓,現在我也是利用在公司裡學到的技術管理家裡的那些樹,效果很好。”國慶鄉嘎勒村村民徐春福說,“我家以前是建檔立卡戶,家裡的收入低,2個小孩又上學,生活很困難,江城中澳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進來后,對我們的帶動非常大。”

得益於江城縣引進中澳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徐春福家的生活變化,就是當地近年來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縮影。

在產業精准扶貧中,江城縣鼓勵和支持市場經營主體與貧困群眾積極參與脫貧,並以產業發展帶動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等工作。以高原特色農業為主攻方向,持續加大投入,鞏固提升橡膠、茶葉、咖啡、甘蔗、畜牧業等主導產業,狠抓沃柑、茶葉、堅果等產業發展,對全縣產業土地面積戶均不足5畝或人均不足1畝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採取“一戶一策”和“長短結合、錯位發展”的幫扶措施,補齊產業短板,確保有意願發展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產業覆蓋,有穩定收入,實現了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目標。

多年來,江城縣先后引進和培育13家龍頭企業及146家專業合作社和其他新型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龍頭企業輻射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345戶16948人,戶均增收2380元。發展專業合作社294個,扶持帶動貧困人口27151人,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強基固本 減貧成效全面夯實

“2015年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們全村人都享受了易地扶貧搬遷的政策,有了新的房子。我們小組在2018年8月搬進了新房,感謝黨委、政府對我們貧困群眾的關心,我們會銘記在心裡,感謝黨和政府,感謝扶貧干部……”

從低矮破舊的石棉瓦房到安全穩固的磚混房,從泥濘不堪的土路到寬敞平坦的水泥路,從夜晚伸手不見五指到明亮的路燈,江城縣整董鎮曼灘村中牛圈村民小組長張懷陸與生活在這裡的瑤族群眾在親歷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后,向江城縣委、縣政府以及扶貧工作隊員寫下了這封濃情暖意的感謝信。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窮不能丟健康,再窮也要住上安全房,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江城縣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以村民小組為單位,以戶為核心,以人為准心,重點圍繞戶籍、住房、收入、就醫、就學、飲水等核心指標開展全覆蓋、不留死角的拉網式大排查,查找短板,認真開展分析評估,分類管理,實行“一戶一策”“一戶一方案”,因戶施策。細化措施,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減貧成效全面夯實。

義務教育保障方面,全縣義務教育基本達到退出標准要求,已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檢查驗收,學生資助政策實現應助盡助,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義務教育階段無因貧輟學學生。基本醫療保障方面,嚴格落實各項就醫便民措施,縣域范圍內7個鄉(鎮)衛生院和所有行政村衛生室建設均達到標准化要求,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報醫療機構達9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醫療保險、大病保險100%,慢病簽約服務8959人達99.9%,確保了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住房安全保障方面,以實施易地搬遷和農村危房改造為抓手,出台覆蓋卡戶和非卡戶的政策措施,同步推進,全面實施危舊房“清零”行動,著力改善群眾住房條件,保障最基本住房安全。目前,已全面完成農村戶籍住房等級認定,累計實施易地搬遷2782戶並全部完工入住,全縣轄區內C、D級危房已實現“清零”。飲水安全方面,全縣農村飲水基本做到管網入戶,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集中供水率達95.70%,自來水普及率達80.08%,安全飲水有保障。基礎設施方面,建制村到鄉(鎮)或縣城100%通硬化路,且危險路段有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另外,全縣村組道路、串戶路已基本完成硬化,建制村和所有村民小組通動力電,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率達到100%,網絡寬帶覆蓋到村委會、學校和衛生室,各村(社區)均有公共服務和活動場所,公共基礎服務指標已基本達到退出要求。 (記者李超)

來源:普洱日報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