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国内

“买买买”的冲动背后 我们想要的是什么

2025年11月07日08:44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买买买”的冲动背后 我们想要的是什么

  入秋之后,天气渐冷,阳光渐少,随着大学期中考试的临近,我周围不少同事和朋友都感受到了压力。一天,我抱着一大袋薯片说:“期中过后就到了情绪进食的季节,‘垃圾食品’该出场了。”有朋友接道,“对,除了吃吃吃,还有买买买,‘双11’来得正是时候。”

  细想之下,这话说得很对。吃东西和买东西确实成了现代人最常用的“安慰良方”。食物和购物能够迅速激活大脑的奖励中枢,带来多巴胺和内啡肽的愉悦感。尤其是在压力和困惑积压的日子里,进食和购物往往能通过感官刺激帮助我们打破负面情绪的循环。热腾腾的火锅,或者是自己刚刚下单的时尚单品,似乎能够立刻带来一些短暂的舒缓。

  不仅如此,进食和购物也能给我们一种“控制感”。现代职场人往往面对着难以改变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困境,而选择进食或购物,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一种“主导生活”的力量。外卖软件中的菜单选择,购物平台上琳琅满目的商品,都能为我们提供一种短暂的掌控感。在这些细节中,尽管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我们无法控制,但至少我们能控制今天的午餐和下一个包裹的到来。有一句话说:“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两顿。”另一句话是:“逛街解决不了人生的问题,但起码能让我的心情去度个假。我人不能离岗,心情总能溜出去转悠转悠吧。”

  然而,这种消费心理如果得不到控制,变得过于泛滥,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后果。冲动进食的后果显而易见,肥胖、糖尿病等问题都可能因此产生。而冲动购物的后果则更加复杂。如果我们随便买一些零食或日常用品,或许会造成一些无谓的浪费,但如果一时心血来潮买下昂贵的品牌饰品或衣物,就可能让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信用卡账单和银行账户的不健康状态,可能导致经济负担的加重。此外,持续通过购物来调节情绪,还可能影响我们的财务计划。消费带来的暂时愉悦,最终可能被后悔和负担所取代。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情绪消费习惯可能导致我们对短期的控制感产生依赖,忽视了去面对内心更深层次的情绪困扰。如果情绪低落时,我们总习惯通过购物来“解压”,却未曾认真反思这种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到底是什么,久而久之,可能就会逐渐失去处理复杂情绪的能力,转而依赖这些短期的自我安慰方式。这种依赖会妨碍我们成长,也让我们错过处理问题的机会。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理智地应对这种消费行为?首先,可以考虑将购物与实际的生活和社交需求结合起来。我有一个朋友在压力大的时候,特别喜欢给别人挑选生日礼物。即使这份礼物要等几个月才能送出,在这个过程中她也能获得满足感。购物不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在帮助他人、分享爱意的过程中获得愉悦。这不仅能让我们摆脱仅为自己消费的循环,也能给购物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

  此外,当我们开始质疑某次购物行为时,可以问问自己,这笔支出的背后动机是什么?是为了疲惫时的慰藉,还是为了逃避某些内心的不安?通过辨别出我们内心的真正需求,我们可以更有意识地善待自己。或许,今天的购物不再是冲动,而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最好的消费,并不是买到一堆物品,而是通过更精准的选择,滋养一个更加稳定和自在的自己。(苍鹭 作者系心理咨询师)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