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焕新颜 产业富乡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5年来,云南省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压倒性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为激活脱贫群众增收引擎,云南烟草行业持续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如今的云岭大地,产业兴旺的动能更强劲、农民增收的渠道更多元、生态宜居的底色更鲜明……连日来,人民网记者走进云南各地乡村,感受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
深秋时节,云南腾冲细雨绵绵。漫步曲石镇江苴村的江苴古镇,马帮时代的马蹄印还嵌在石缝里,带有年代烙印的老宅,保留着马厩的木质结构马店,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喧嚣与繁华的景象。
江苴古镇曾是“南方丝绸古道”翻越高黎贡山后的重要驿站,见证过马帮文化的辉煌。
古镇里的文昌宫还藏着一段热血历史——这里是腾冲抗日县政府的首个办公地址。走进这里,仿佛能穿越战火,重寻先辈们的热血记忆。
近年来,在腾冲市委市政府与当地烟草部门的携手努力下,为沉寂的江苴古镇注入了新的活力,正重新焕发往日的生机。

古镇一角。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古镇焕新引客来
雨天里,江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金啟禄坐在村委会的古色古香木质厅堂中。他介绍,2019 年起村里启动古镇打造,全程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不搞大拆大建,只修缮摇摇欲坠的老宅、恢复破损的茶马古道。“就怕把这份古朴气息给弄丢了。”
为激活文旅产业,村里在300米长的走马街上做足了文章。老宅修缮后,相继开起研学馆、咖啡馆、蝴蝶馆、动物馆和陆家马店馆。腾冲抗日县政府旧址也同步修缮,让红色记忆与古驿文化交流碰撞。
打造古镇是个慢功夫,江苴村选择边打造边运营。村里引入第三方公司负责整体运营,还盘活闲置老宅开起民宿,让游客住下来慢慢品味古镇。“14间客房正在装修,很快就能投入使用。”金啟禄说。
第三方公司不仅引来外地企业,更优先招本地村民务工。不少此前在外打工的人,看到家乡变化,陆续回了村。
走马街上的“福里斯特”咖啡馆,成了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新地标。这家由返乡青年李希川创立的咖啡馆,不仅以高黎贡山咖啡和果饮特调征服游客味蕾,更通过“咖啡+文化”的模式,串联起古镇的抗战文化、马帮文化和生态资源。
村民陈志也尝到了古镇发展的甜头。他之前在外地做油漆工、水电活,古镇启动打造后,回村承包了部分水电工程。“之前在外漂着,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古镇发展好了,我们也跟着沾光。”他笑着说。
古镇的持续升级,离不开烟草部门助力。云南烟草专项扶持江苴古镇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启动后,云南烟草部门投入350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系统、修缮主干道、打造观景台、规划建设马帮营地……助力古镇基础设施打造。
“项目预计2026年完成。”金啟禄说,待运营稳定后,不仅村民能在“家门口”务工,村集体也有了收益,还能给大伙分红,大家的日子会更有盼头。
今年国庆假期,每天有四五百名游客来古镇,撑着伞逛走马街,在咖啡馆外拍复古照片。古镇的宁静里,“烟火气”满满。

游客雨中游览江苴古镇。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产业发展促增收
江苴村文旅产业发展的同时,没丢了“老本行”——烤烟种植。
2025年,江苴村烤烟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涉及186户农户,产值突破1000万元。近年来,村党总支与曲石镇烟叶收购站以“党建共建聚合力 携手共进促发展”为主线,摸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路子。
“从育苗、种植到采烤,每个环节我们都和烟叶收购站的党员一起干。”金啟禄举例说,烤烟移栽季,烟叶收购站的党员技术员会组队下乡,和村里烤烟种植经验丰富的党员一起辅导村民,“手把手”教大伙把技术落到田间。
烟草部门的帮扶不止于技术指导。去年,他们还捐赠资金,帮江苴村打造了一个70亩的产业园。产业园里建了有机肥加工厂、电烤房、烟叶收购分拣线,还有机耕停放中心,既解决了烤烟生产的痛点,又给村集体增加收入来源。
走进有机肥加工厂,工人们正加紧备料,准备即将开始的生产季。金啟禄介绍,有机肥加工厂于去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既能消纳村里的秸秆、畜禽粪便,解决废弃物污染问题,美化乡村环境;又能生产优质有机肥,助力烤烟、粮食种植;还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周边运输、劳务等产业发展。
产业园的电烤房也帮了农户大忙。以前农户自己烤烟,温度控制不好容易烤坏,现在用电烤房,温度、湿度都能精准调控,烟叶品质更稳定。
“我们还要在产业链上做文章,结合古镇文旅卖特色农产品,让产业更有活力。”金啟禄说,村里的目标很明确:让集体经济壮大,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绘出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图景。
江苴村的发展,是云南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据10月20日召开的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专场发布的消息,“十四五”以来,云南省扎实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持续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走出了一条符合云南农业农村实际的发展路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到8%,2024年达到17450元,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暮色渐沉,细雨未歇。江苴古镇的青石板路上,马帮的蹄印早已被岁月磨浅,而乡村振兴的活力,正让这座沉淀着历史的古镇焕发出新的生机。(程浩、赵黎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