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警察蓝”遇见“草果红”
金秋时节,清晨的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古林箐乡,天刚蒙蒙亮,收购草果的商铺门前已挤满了背着竹篓、提着小筐的农户。称重、记账、付款、装车,动作娴熟的交易流程里,农户脸上的笑容藏不住,空气中除了草果的清香,还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作为古林箐乡百姓的“致富果”,草果产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马关县公安局古林箐派出所的守护。
近年来,古林箐派出所牢牢立足“主防”职能,以创建新时代“枫桥派出所”为核心目标,将警务工作与辖区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民生需求深度融合,用“藏蓝”为古林箐的高质量发展筑起了一道坚实屏障——该派出所针对万亩草果特色产业,推行“警力前置+动态巡防”,实现涉草果重大案件连续五年“零发案”;面对广袤林海,深化“部门联动+源头治理”,携手“生态信息员”构筑群防群治体系;随着文旅的蓬勃发展,创新“五心旅游警务”模式,实现景区重大安全事故、涉旅案件及有效投诉“三零”目标。

民警协助农户称草果重量。
巡防织密平安网,守好农户“钱袋子”
古林箐乡地处两州三县交界,山高谷深、林密路险,分散在山间的万亩草果林,是全乡1300余户农户的“致富命脉”。“前几年一到采收季就提心吊胆,怕有人偷果、怕运输出岔子,现在夜里能看到警灯闪烁,白天林间有警察巡逻,我们睡觉都踏实多了!”种植户们纷纷点赞。
为守住这条“绿色经济线”,古林箐派出所彻底打破“坐等警情”的传统模式,结合草果林分布散、采收期集中、运输路线长的特点,构建起“车巡主干道、步巡林间地、昼巡夜查不间断”的立体巡防网络。民警们每天清晨跟着农户进山,傍晚守着收购点撤岗,遇到雨天还会提前在泥泞路段设置警示标识。经年累月的坚守,换来了涉草果重大案件连续五年“零发案”的,盗抢骗等侵害农户利益的案件也彻底绝迹。
每年10月至次年1月的草果采收季,既是产业发展关键期,也是风险隐患高发期。为此,派出所主动联合林业站、市场监管所组建联合检查组,深入林区排查用火安全、用工规范、运输合规等问题。
2024年10月下旬,检查组在兴隆村盘山路段巡查时,发现3辆满载草果的货车行驶异常,拦停检查后发现均存在严重超载情况,部分货车轮胎已出现鼓包迹象。“师傅,你这车上拉的不只是草果,还有一家人的平安!为了多赚几百块钱超载,万一在弯道侧翻,后果不堪设想啊!”民警一边严肃讲解超载的危害,一边协助联系转运车辆,监督司机卸载超重货物。接受教育后,货车司机李师傅后怕地说:“以前总觉得‘多装一点是一点’,今天才明白,安全比啥都重要,以后绝对不敢再犯了。”
除了运输安全,林区防火也是重中之重。针对个别农户图方便在林区边缘吸烟、生火,以及部分农用运输车违规载人等隐患,派出所打出“人防+技防+心防”“组合拳”:在林区出入口增设防火警示牌23块,将重点区域巡逻频次从每日1次增至3次;组织民警挨家挨户发放防火宣传单,用“方言讲案例”的方式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在主要路口设置临时检查点,对农用运输车“逢车必提醒、逢超必教育”。
2025年以来,已累计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2处,教育驾驶员70余人次,真正让草果从“山头”到“市场”的每一段路都走得安稳。
调解服务接地气,架起警民“连心桥”
“草果交易时难免有争执,民警懂法、我们懂情,把‘理’说透、把‘情’讲通,再大的疙瘩也能解开!”作为派出所特邀的调解员,有着20年村支书经验的王老支书,一句话点出了当地矛盾调解的“秘诀”。
草果产业涉及种植、采收、收购、运输等多个环节,价格波动、地界纠纷、用工矛盾时有发生。为了让矛盾不升级、纠纷不发酵,古林箐派出所创新推出“乡贤评理+田间警务”调解模式,从退休老党员、村干部、种果能手等“本土人才”中选聘11名特邀调解员,将调解室“搬”到果园地头、收购现场,让矛盾在“家门口”就能化解。2025年至今,派出所共受理调处涉草果纠纷12起,成功率达90%,真正实现了“纠纷就地化解、矛盾不上交”。
服务跟着需求走,才能真正暖到群众心坎里。考虑到草果采收季农户们忙着上山摘果、下山卖果,根本没时间进城办理身份证、驾驶证年检等业务,派出所主动推出“流动车管”下乡服务,每月定期到各村组设点,把交管业务直接办到“家门口”。同时,社区民警还加入了全乡28个村小组的微信群,每天实时推送治安预警、天气资讯、草果种植技术和法律知识,成为农户们指尖上的“贴心顾问”。2025年以来,派出所已开展下乡服务3次,办理各类业务13件,推送实用信息150余条。

民警到草果种植区巡逻。
林海扎根护生态,绘就平安“新画卷”
古林箐乡不仅有万亩草果林,更有广袤的原始森林,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同样重要。为筑牢生态安全防线,派出所从当地村民、老猎手、护林员中发掘“土专家”,组建起一支25人的“生态信息员+纠纷调解员”队伍——他们熟悉山林地形,能第一时间发现盗猎、盗伐线索;他们了解民风民俗,能快速化解邻里间的山林地界纠纷。
派出所还定期组织“山林恳谈会”,民警们带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宣传册,和村民们坐在火塘边、树荫下,用方言讲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倾听大家的意见建议。2024年以来,派出所通过“生态信息员”提供的线索,成功破获2起盗伐林木案件,制止非法用火行为5起,辖区森林覆盖率持续稳定在85%以上。
随着九龙潭瀑布景区开发、采茶节等文旅项目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古林箐。为给游客提供安全、舒心的旅游环境,派出所又创新推出“五心旅游警务”模式:设立党员先锋岗,让游客遇到问题“找得到人、办得成事”,彰显“放心”;联合景区、村委会组建多元调解队伍,让旅游纠纷“快调快结”,传递“顺心”;对游客轻微违规行为实行“首违不罚、教育为主”,体现“暖心”;每天安排民警昼夜巡逻,排查安全隐患、提供应急帮助,做到“细心”;与景区管理处、卫生院建立联勤联动机制,遇有突发情况快速响应,展现“用心”。
今年以来,古林箐景区实现重大安全事故、涉旅案件、有效投诉“三零”目标,民警们弯腰指路、涉水救援、耐心调解的身影,成了山水间最动人的“警”色。
从守护草果林的“致富路”,到守护原始森林的“生态绿”,再到守护文旅发展的“烟火气”,从古林箐的林海深处到九龙潭的碧波岸边,古林箐派出所的民警们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用行动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使命。那抹穿梭在绿水青山间的“藏蓝”,不仅守护着农户们的“钱袋子”,更绘就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安的乡村振兴新图景。(马文良、王之帆、高小清 文/图)
来源:文山州公安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