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香格里拉松茸的48小时:
从山林深处到全球餐桌的生态致富路

雨后的香格里拉山林间,薄雾尚未散尽。云南省迪庆藏族治州香格里拉市格咱乡翁水村村民鲁茸七宗一早上山,踏着露水走进近三千亩的松茸生长区。她熟练地拨开腐殖土,小心翼翼捏住菌柄轻轻一提,一朵饱满的松茸便展露出来。“不能用铁铲挖,得留着菌丝,采大留小,来年才能再长。”鲁茸七宗边说边将松茸放入垫着松针的竹篓中——这是香格里拉延续多年的生态采摘规矩,也是这颗松茸故事的开端。
云南松茸产量占全国的40%,香格里拉松茸占云南省产量的60%,而建塘镇吉迪村作为“世界松茸第一村”,全村500余户村民基本都参与到松茸采挖、收集、延伸产业中,通过发展松茸研学体验、美食民宿等方式扩充“松茸产业链”,在保护和发展中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并存之路。
7月,在尼西乡塘浪顶村·保育促繁示范基地,承重可达40公斤左右的五架无人机穿梭在山头,以时速12.8米每秒的速度将村民采挖的松茸在5分钟内送至山下。截至目前,迪庆州已建成5个松茸保育基地,推广面积2.5万亩,包山区域农户户均增收超2万元。
从产地到屏幕 藏着从打包到发送的高效密码
在松茸产业园区,今年有超300个固定商铺、散户交易区入驻,每天近1.8万名的松茸采集、加工、经营人员出入园区。每年6月底开始的松茸季,各类菌类鲜香味浓郁,庞大的入园人流量甚至超过暑假游期间香格里拉景区平均人次,成为了“限时开放景区”。
松茸产业园区2011年成立,今年园区日均交易量达30吨,销售额近600万元,物流发货量近1万件。
近年来,依托综合农产品电商平台,园区部分企业摆脱现场交易的单一销售模式,发展电商经济,线上交易量逐步成为园区销售的大趋势。
来自昆明的张磊在7月15日入驻园区,是某网店云南特产店的负责人。张磊每天向5个固定菌商收购近300公斤松茸。依靠店内4名员工,张磊的小店便能在直播间实现线上几十万人观看量,每日交易额达12万元。
从云端到舌尖 藏着从保鲜到送达的鲜味密码
工人们戴着无菌手套,将刚从山林间采撷的新鲜松茸仔细分拣,按大小等级一一码放,再裹上吸潮的软纸,装入特制的保温箱。箱底铺着厚厚的冰板,冷气漫上来,将松茸的鲜味牢牢锁住。封箱前,质检员会再核对一遍产地标签与检疫证明。这些承载着山林灵气的珍馐便即刻被送上冷链车,直奔机场。
几小时后,松茸便随着国际航班起飞,穿越云层,飞向日本的料理店、欧洲的西餐厅,或是美洲的寻常家庭餐桌。从雪山脚下的打包台到地球另一端的餐盘,冷链网络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跨越山海,以最快的速度与世界各地的食客相遇。
迪庆香格里拉机场2024年全货机航班量及货运量再创历史新高,完成全货机航班80架次,完成货邮吞吐量665吨。同时,2024年松茸全货机还实现了连续40天未间断运行的新纪录。今年7月至9月是松茸采摘季,机场投入两架全货机,实现跨省最快7小时送达,24小时到达全国264个城市,36个小时运送达日本、韩国,48小时到达全国310个城市。仅在2023年至2024年,香格里拉松茸出口日本的出口额达1500万元,截至8月20日,2025年松茸季累计货物进出港达621.382吨,同比增长13.05%。经昆明中转货量290.581吨。
从指尖的轻摘,到研学少年的笔记本,从民宿火塘的人间烟火,到冷链车辙碾过的山路,香格里拉的这颗松茸的旅程,藏着山民们"护着山、靠着山、富了山"的智慧。(迪姬竹玛、潘小蕾、李娟、七林拉姆、当巴卓玛)
来源:香格里拉市融媒体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