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绽芳华
在云南景东这片充满温情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奋斗者:他们或许被命运剥夺了健全的体魄,却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肢体二级残疾的李志勇靠修理这门手艺撑起家庭,盲人按摩师杨跃用双手点亮自己与他人的人生。他们以坚韧为笔,以汗水为墨,书写着残疾人创业就业的动人篇章。

李志勇在修理店忙碌。景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修理店里的坚守
在景东县文井镇玉米山街的摩托车修理店里,总能看到李志勇忙碌的身影。幼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二级残疾的他,走路时身体微微前倾,每一步都透着不易,但这份不便从未成为他向生活低头的理由。
2000年,为养家糊口,李志勇开始骑着三轮车在玉米山街拉客。寒来暑往,他的三轮车辙印遍布街巷。多年来,车坏了自己摸索着修理的经历,让他对机动车有了格外深刻的了解。2008年,他下定决心转行,从零开始自学摩托车修理。
“没有师傅带,就自己拆车、装车,骑着车在路上慢慢摸索。”李志勇笑着说,最初连螺丝都扭不下来,还特意向人请教过。但他从未退缩,靠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不仅熟练掌握了摩托车、三轮车的维修技巧,还贷款租下了固定铺面。
如今,李志勇的修理店已成为周边村民的“定点维修站”。“李师傅人和气,技术也好,我家三轮车坏了都是他修好的,收费还公道。”村民李光镜提起李志勇满是认可。靠着这门手艺,李志勇不仅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更培养出了两个有出息的儿子——大儿子研究生毕业,小儿子今年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

杨跃在给顾客按摩。景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黑暗中的光亮
在景东县城一条安静的街巷里,杨跃的盲人按摩店透着温暖的阳光。推门而入,整洁的床铺、淡淡的艾草香,让人瞬间放松下来。店内,杨跃和另外两位盲人按摩师正专注地为顾客服务,他们的手指精准地游走在穴位上,力道恰到好处。
谁能想到,这位能让顾客舒展眉头的按摩师,已在黑暗中走过了数十载。“2001年,县残联组织我们去普洱学按摩,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个行业。”杨跃回忆道,失明后他曾一度陷入迷茫,是那次培训让他看到了生活的曙光。在普洱打工几年后,为方便照顾家人,他回到景东开了这家按摩店。
“刚开始很难,大家对盲人按摩不了解,店里经常门可罗雀。”但杨跃没有放弃,他坚信“手艺是最好的招牌”,每天练习按摩手法,研究人体穴位。渐渐地口碑传开,不少人慕名而来,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如今,除了传统按摩,他还增加了足疗、刮痧等项目,成了小有名气的盲人按摩师。
杨跃还先后收下4名盲人学徒,将自己的技艺倾囊相授。来自漫湾镇的狄茂云就是其中之一:“跟着杨师傅学了十二年,现在我也能靠双手赚钱,家里的负担轻多了。”
让更多残疾人逐梦前行
李志勇与杨跃的故事并非个例。在景东,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自主创业活出精彩人生,这背后离不开当地残联的精准帮扶与政策支持。
“县残联始终以残疾人创业就业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政策资金效应,积极帮助残疾人创业就业。”景东县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石慧介绍,2024年,景东县残联申报实施了30户残疾人自主创业项目,培育省级领军人才1户、市级创业示范点2户、示范户2户,直接带动16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从组织各类业务技能培训,到为创业残疾人提供精准化帮扶措施,景东县残联让残疾人创业就业的底气更足。“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强化技能提升,针对残疾人特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有更多选择。”石慧表示,县残联将持续“靶向发力”,提升残疾人创业就业能力,让更多人靠自己的双手拥抱幸福生活。
李志勇的修理店里,扳手与零件碰撞出奋斗的声响;杨跃的按摩店里,指尖的温度传递着希望的力量。他们用行动证明,残疾或许会带来不便,但绝不会阻挡逐梦的脚步。在政策的护航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用坚韧与智慧绘就属于自己的幸福图景。(周延、陈威龙)
来源:景东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