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文旅

当看电视成为“严肃阅读”(新视野)

熊 建
2025年08月26日08:2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当电视机逐渐退出很多家庭的客厅,有些人却开始怀念起了电视机,因为孩子。

  那天,几个80后家长聊天。在讨论如何不让孩子沉迷手机时,一位家长感慨道:“与其让他玩手机,不如让他看电视。没想到,如今看电视竟然成了‘严肃阅读’。”

  闻者不禁恍惚。30多年前,80后的童年里,电视如同一个充满诱惑的魔盒。为了能多看一会儿,孩子常要跟父母玩捉迷藏的游戏:放学早回家,趁着大人没下班,赶紧打开电视;看着挂钟,时间差不多了,调回之前的频道位置,关机,用湿毛巾给发烫的机身降温,唯恐留下蛛丝马迹。

  那时电视像一道闸门,大人只需把守闸门,就可以了。纪录片、经典文学改编剧、科普节目……电视节目,家长可以帮忙筛选。手机不一样。孩子指尖在方寸荧屏上翻飞滑动,如无法捉摸的流沙。它24小时在线,推送永不停歇,游戏无休无止,短视频更是无穷无尽,悄悄侵蚀着孩子专注力。不给孩子手机?作业怎么办?各种打卡家长全都代劳吗?大人着急,却找不到控制的抓手。对了,这种焦虑叫失控感。

  重新青睐电视,某种程度上是家长面对“手机失控”抓住的一根浮木,属于“两害相较取其轻”。至少,电视屏幕更大,家长还能坐在旁边一起看,能讨论剧情,能适时关机。电视提供了一种可预见的边界感,一种难得的“物理可控性”。不像手机,屏幕虽小,却像黑洞般难窥堂奥,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弹出什么,以及孩子的手指会滑向何方。

  30年前的家长怕孩子被电视勾走了魂。那时的孩子长大了,又在担心自己的孩子被手机坑害。一代代父母对“孩子沉迷某种东西”的担忧与无奈,如河流般奔流不息。变化的,只是那吸引孩子目光的“新宠”罢了。

  曾经,武侠小说、漫画书、电视荧屏,无不激起过大人“玩物丧志”的忧虑。今天换成了短视频、手游与社交软件。我们对孩子沉溺于虚拟世界忧心忡忡,却仿佛忘记自己童年时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翻看金庸;在自己的小屋,支起耳朵听隔壁家放的《恐龙特急克塞号》。

  不少家长、医生、教师、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在数字时代,完全隔绝屏幕已如螳臂当车。与其徒劳围堵,不如借水行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使用手机,并辅以讨论、延伸阅读,恰是孩子掌握媒介素养的重要一步。这并非妥协,而是父母在困境中重新找回主动,是帮助孩子掌握在奔跑中学会调整呼吸的智慧。媒介本身非敌非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孩子与之相处,使其成为汲取营养而非消磨心智的工具。

  这很难,但现实就是如此,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电视机成为客厅家具中心的时代渐行渐远了。新的环境提出新的课题,新的家长需要新的方式。面对新媒介洪流,应该采取的态度不是反感、抵制、逃避,而是与孩子一起学会如何在激流中稳健前行。在信息汪洋里,培养孩子驾驭风浪的本领,这比筑堤防浪更为紧要——因为每一代孩子终须自己驶向属于他们的大海。

(责编:木胜玉、徐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